哈贝马斯实践哲学视域下的中国方言对公共领域的构建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7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7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8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第一节 公共领域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方言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第13-21页 |
第一节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 第13-17页 |
一、公共领域的历史生成与概念 | 第13-14页 |
二、公共领域的特征、构成要素及功能 | 第14-17页 |
第二节 生活世界 | 第17-19页 |
一、形成背景 | 第17-19页 |
二、生活世界 | 第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中国方言的起源及分类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方言的起源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方言的分类 | 第23-26页 |
一、地域方言 | 第23-24页 |
二、社会方言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方言对构建公共领域的社会价值 | 第28-34页 |
第一节 对主体间沟通的影响 | 第28-30页 |
一、稳固相同地域主体间的相互交流 | 第28-29页 |
二、促进不同地域主体间的相互理解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一、传统文化---戏曲、话剧、电影电视 | 第30-32页 |
二、现代文化---歌曲、网络用语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五章 方言对构建公共领域的局限性与改善方法 | 第34-38页 |
第一节 局限性——逐渐被普通话所主导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开展普通话和方言双重教育 | 第35-37页 |
一、鲜明地确立方言在私人领域的主导地位 | 第36页 |
二、宣传“普通话使用能力”和“普通话实际应用” | 第36页 |
三、赋予地方政府适度灵活处理方言问题的自主权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