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1.1 浏阳市概况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浏阳方言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双音节介词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意义及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语料来源和符号说明 | 第18页 |
1.4.1 语料来源 | 第18页 |
1.4.2 符号说明 | 第18页 |
1.5 浏阳方言的音系 | 第18-21页 |
1.5.1 浏阳方言的声母系统 | 第18-19页 |
1.5.2 浏阳方言的韵母系统 | 第19-20页 |
1.5.3 浏阳方言的声调系统 | 第20-21页 |
2 浏阳方言的介词系统 | 第21-32页 |
2.1 介词的界定 | 第21-25页 |
2.1.1 介词和动词的区分 | 第21-22页 |
2.1.2 介词和连词的区分 | 第22-23页 |
2.1.3 浏阳方言介词的分类 | 第23-25页 |
2.2 浏阳方言介词与普通话介词的比较 | 第25-30页 |
2.3 浏阳方言介词的音节分类 | 第30-32页 |
3 浏阳方言介词“X”与“X哒”的对比研究 | 第32-46页 |
3.1 介词“拿”[na?1]和“拿哒”[na?1 ta] | 第32-34页 |
3.1.1 介词“拿”、“拿哒”的语义研究 | 第32-33页 |
3.1.2 介词“拿”、“拿哒”的句法研究 | 第33-34页 |
3.2 介词“同”[t?????]和“同哒”[t????? ta] | 第34-38页 |
3.2.1 介词“同”、“同哒”的语义研究 | 第34-36页 |
3.2.2 介词“同”、“同哒”的句法研究 | 第36-38页 |
3.3 介词“跟”[cii?33]和“跟哒”[cii?33 ta] | 第38-42页 |
3.3.1 介词“跟”、“跟哒”的语义研究 | 第38-40页 |
3.3.2 介词“跟”、“跟哒”的句法研究 | 第40-42页 |
3.4 介词“对”[tei?1]和“对哒”[tei?1 ta] | 第42-46页 |
3.4.1 介词“对”、“对哒”的语义研究 | 第42-43页 |
3.4.2 介词“对”、“对哒”的句法研究 | 第43-46页 |
4 浏阳方言特殊处所介词“哒”[ta]、“跍哒”[ku2? ta] | 第46-60页 |
4.1 浏阳方言介词“哒”的来源 | 第46-51页 |
4.1.1 浏阳方言“哒”的语音来源 | 第47-48页 |
4.1.2 浏阳方言“哒”的句法来源 | 第48-51页 |
4.2 介词“哒”、“跍哒”的语法功能 | 第51-52页 |
4.2.1 浏阳方言介词“哒”的语法功能 | 第51页 |
4.2.2 浏阳方言介词“跍哒”的语法功能 | 第51-52页 |
4.3 浏阳方言“跍哒”的语法化 | 第52-60页 |
4.3.1 浏阳方言介词“跍哒”的来源 | 第52-57页 |
4.3.2 浏阳方言副词“跍哒”的来源 | 第57-60页 |
5 浏阳方言被动义介词“捞哒”、“逗哒”、“惹哒” | 第60-64页 |
5.1“捞哒”、“逗哒”、“惹哒”的语法功能 | 第60-61页 |
5.1.1“捞哒”的语法功能 | 第60页 |
5.1.2“逗哒”的语法功能 | 第60-61页 |
5.1.3“惹哒”的语法功能 | 第61页 |
5.2“捞哒”、“逗哒”、“惹哒”的相同点 | 第61-62页 |
5.3“捞哒”、“逗哒”、“惹哒”的区别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