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留守儿童 | 第11-12页 |
1.1.1 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 | 第11页 |
1.1.2 留守儿童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领悟社会支持 | 第12-14页 |
1.2.1 领悟社会支持的概念 | 第12-13页 |
1.2.2 领悟社会支持的测量 | 第13-14页 |
1.2.3 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 第14页 |
1.3 安全感 | 第14-15页 |
1.3.1 安全感的概念 | 第14-15页 |
1.3.2 安全感的测量 | 第15页 |
1.3.3 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相关研究 | 第15页 |
1.4 领悟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 第15-16页 |
1.5 团体心理辅导 | 第16-19页 |
1.5.1 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及功能 | 第16-17页 |
1.5.2 留守儿童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2 问题的提出 | 第19-21页 |
2.1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9页 |
2.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9-20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20页 |
2.3.2 现实意义 | 第20-21页 |
3 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调查研究 | 第21-33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1-22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3.3.1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3.3.2 研究工具 | 第22-23页 |
3.3.3 统计方法 | 第23页 |
3.4 调查研究结果 | 第23-33页 |
3.4.1 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的人口学特征 | 第23-27页 |
3.4.2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的人口学特征 | 第27-31页 |
3.4.3 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安全感的相关分析 | 第31-33页 |
4 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 第33-47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33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4.3.1 研究对象 | 第33-34页 |
4.3.2 研究工具 | 第34-35页 |
4.3.3 研究设计 | 第35-36页 |
4.4 干预研究结果 | 第36-47页 |
4.4.1 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实验组与对照組的结果比较 | 第36-40页 |
4.4.2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实验组与对照組的结果比较 | 第40-47页 |
5 讨论 | 第47-53页 |
5.1 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 | 第47-48页 |
5.2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现状分析 | 第48-50页 |
5.3 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与安全感的关系分析 | 第50页 |
5.4 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6 教育的建议 | 第53-57页 |
6.1 家长在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的提升中起关键作用,要采取多种方法加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 | 第53-54页 |
6.2 教师是留守儿童的重要他人,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有益于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感 | 第54页 |
6.3 学校应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 第54-55页 |
6.4 学校可以组织校内外活动,使留守儿童更多地感受到社会支持 | 第55页 |
6.5 学校要营造家校合作的支持性环境,提升留守儿童养育者的家庭教育水平 | 第55-5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附录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