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 第9页 |
| 二、入职前心理准备的概念 | 第9-10页 |
| 第四节 国内外已有研究简介 | 第10-11页 |
| 一、国外关于学前专业中职生入职前心理准备的研究 | 第10-11页 |
| 二、国内关于学前专业中职生入职前心理准备的研究 | 第11页 |
| 三、已有研究述评 | 第11页 |
| 第五节 本研究采用的评定量表 | 第11-12页 |
| 第六节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研究一: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职前心理准备现状 | 第13-26页 |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13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 二、研究工具 | 第14页 |
| 三、数据处理 | 第14页 |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第14-24页 |
| 一、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择业动机现状 | 第14-17页 |
|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 | 第17-21页 |
| 三、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 | 第21-22页 |
| 四、中职学前教学生的职前情绪现状 | 第22-24页 |
| 第五节 讨论 | 第24-26页 |
| 一、关于中职学前学生择业动机现状的讨论 | 第24-25页 |
| 二、关于中职学前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的讨论 | 第25页 |
| 三、关于中职学前学生社会适应现状的讨论 | 第25页 |
| 四、关于中职学前学生职前情绪(焦虑)现状的讨论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研究二:中职学前学生职前心理准备的干预研究 | 第26-39页 |
| 第一节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26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26-27页 |
| 二、研究者资格 | 第27页 |
| 三、评估工具 | 第27-28页 |
| 第四节 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 | 第28-31页 |
| 一、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思路 | 第28页 |
| 二、团体活动一览表 | 第28-31页 |
| 第五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 一、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情况及对比分析 | 第31页 |
| 二、对照组干预前与干预后情况及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 三、实验组干预前与干预后情况及对比分析 | 第32-33页 |
| 四、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情况及对比分析 | 第33页 |
| 五、中职学前专业学生职前心理准备团体辅导的评价 | 第33-35页 |
| 六、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六节 讨论 | 第36-39页 |
| 一、对各单元团体辅导活动的反思 | 第36-37页 |
| 二、对干预结果的讨论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9-41页 |
| 第一节 结论 | 第39-40页 |
|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心理准备现状 | 第39页 |
| 二、干预效果 | 第39-40页 |
| 第二节 建议 | 第40-41页 |
| 一、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推行职前心理准备团体辅导的可行性 | 第40页 |
| 二、对中职生开展职前心理准备团体辅导应注意的问题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录 | 第44-65页 |
| 附录A: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职前心理准备团体辅导方案 | 第44-60页 |
| 附录B:中职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择业动机与职业价值观问卷 | 第60-62页 |
| 附录C: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 第62-63页 |
| 附录D:焦虑自评量表 | 第63-64页 |
| 附录E:中职学前专业学生职前心理准备团体辅导效果反馈问卷 | 第64-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