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醋的发展史 | 第7页 |
1.2 食醋的医疗保健作用 | 第7-10页 |
1.2.1 中国古代对于食醋医疗保健作用的认识 | 第7-8页 |
1.2.2 西方早期对于食醋医疗保健作用的认识 | 第8页 |
1.2.3 现代关于食醋医疗保健作用的研究成果 | 第8-10页 |
1.3 食醋的生产概况 | 第10-11页 |
1.4 镇江香醋简介 | 第11页 |
1.5 川芎嗪简介 | 第11-13页 |
1.5.1 川芎嗪的药理作用 | 第11-13页 |
1.5.2 川芎嗪临床应用 | 第13页 |
1.5.3 川芎嗪的安全性 | 第13页 |
1.6 本课题要达到的目的与要求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镇江香醋中川芎嗪成分的发现 | 第14-23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2.1.1 仪器与试剂 | 第15页 |
2.1.2 SDE装置介绍 | 第15-16页 |
2.1.3 实验样品 | 第16页 |
2.1.4 GC/MS条件 | 第16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6-22页 |
2.2.1 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挥发性成分 | 第16-17页 |
2.2.2 1号样GC/MS分析结果 | 第17-19页 |
2.2.3 样品经6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后GC-MS分析结果比较 | 第19-21页 |
2.2.4 镇江香醋挥发性组分中的相对大量成分 | 第21-22页 |
2.2.5 镇江香醋中的川芎嗪组分: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镇江香醋中川芎嗪成分的定性鉴定 | 第23-27页 |
前言 | 第23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页 |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3页 |
3.1.2 实验样品 | 第23页 |
3.1.3 标准样品配制 | 第23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3-26页 |
3.2.1 提取方法及结果 | 第23-24页 |
3.2.2 HPLC定性鉴定 | 第24页 |
3.2.3 红外光谱定性鉴定 | 第24-25页 |
3.2.4 提取方法来源及比较 | 第25页 |
3.2.5 结晶要点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镇江香醋中川芎嗪成分的来源分析 | 第27-41页 |
前言 | 第27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4.1.1 仪器与试剂 | 第27-28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40页 |
4.2.1 川芎嗪含量HPLC测定条件的选择 | 第29-30页 |
4.2.2 预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分析 | 第30-32页 |
4.2.3 川芎嗪含量HPLC测定方法评价 | 第32-34页 |
4.2.4 镇江香醋酿造过程中川芎嗪的含量变化 | 第34-35页 |
4.2.5 镇江香醋后期加工过程中川芎嗪含量变化 | 第35-38页 |
4.2.6 镇江香醋中川芎嗪成分的来源分析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薄层层析法分析食醋中的川芎嗪 | 第41-46页 |
前言 | 第41页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5.1.1 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5.1.2 显色剂配制 | 第41页 |
5.1.3 层析用薄板的制作 | 第41-42页 |
5.1.4 薄板的活化 | 第42页 |
5.1.5 待测样品的提取 | 第42页 |
5.1.6 点样层析和显色 | 第42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5.2.1 显色剂与层析液的选择 | 第42-43页 |
5.2.2 川芎嗪离子化与非离子化的影响 | 第43页 |
5.2.3 检测下限 | 第43-44页 |
5.2.4 薄层层析法的应用 | 第44-45页 |
5.3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主要成果 | 第46页 |
6.2 展望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