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 第16-24页 |
第一节 非正式学习类微群概述 | 第16-18页 |
一、非正式学习 | 第16-17页 |
二、微群 | 第17-18页 |
三、微群在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优势 | 第18页 |
第二节 交互行为概述 | 第18-21页 |
一、交互行为 | 第18-19页 |
二、交互行为的具体表现 | 第19-21页 |
第三节 相关理论综述 | 第21-24页 |
一、行为科学概述 | 第21页 |
二、社会认知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三、社会资本理论概述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非正式学习类微群用户交互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设计 | 第24-27页 |
第一节 研究框架与模型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假设 | 第25-27页 |
第四章 非正式学习类微群用户交互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53页 |
第一节 问卷调查 | 第27-31页 |
一、问卷设计思路 | 第27页 |
二、问项设计 | 第27-29页 |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29-31页 |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与问卷的发放 | 第29-30页 |
(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数据分析 | 第31-53页 |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第31-33页 |
二、因子分析 | 第33-40页 |
(一)微群用户交互行为特征表现的因子分析 | 第34-36页 |
(二)微群用户交互行为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 第36-40页 |
三、用户个人特征与交互行为特征表现的方差分析 | 第40-43页 |
(一)性别与交互行为特征表现的方差分析 | 第41页 |
(二)教育背景与交互行为特征表现的方差分析 | 第41-43页 |
四、影响因素与交互行为特征表现的相关分析 | 第43-45页 |
五、影响因素与交互行为特征表现的回归分析 | 第45-53页 |
(一)影响因素与个人活跃度的回归分析 | 第45-47页 |
(二)影响因素与互动积极性的回归分析 | 第47-50页 |
(三)影响因素与参与水平的回归分析 | 第50-53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6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第53-54页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 | 第54-55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