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6页 |
·多聚磷酸盐的应用及其保水机理 | 第13-16页 |
·多聚磷酸盐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肌肉的微结构及保水机制 | 第14-16页 |
·多聚磷酸盐的保水机理 | 第16页 |
·多聚磷酸盐的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离子色谱的分离方式及新技术 | 第17-21页 |
·离子色谱(IC)的分离方式 | 第17-18页 |
·淋洗液在线发生技术 | 第18-20页 |
·毛细管离子色谱技术 | 第20-21页 |
·超高压对食品中酶的影响 | 第21-22页 |
·无磷保水剂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3-26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免试剂离子色谱方法的建立 | 第26-43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阴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7-28页 |
·样品处理 | 第28页 |
·色谱条件 | 第28页 |
·OnGuardⅡRP预柱活化步骤 | 第28-29页 |
·结果之间的换算关系 | 第29页 |
·方法的定量限和检出限 | 第29页 |
·方法的线性范围 | 第29页 |
·加标回收实验 | 第29页 |
·室温下多聚磷酸盐在4% TCA溶液中的变化 | 第29页 |
·标准样品对照实验 | 第29-30页 |
·方法的精密度 | 第30页 |
·TCA浓度对多聚磷酸盐保留时间和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方法的应用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41页 |
·离子色谱柱的选择 | 第30-31页 |
·四种磷酸盐阴离子的离子色谱图 | 第31页 |
·沉淀剂的选择 | 第31-32页 |
·常见几种级别的六偏磷酸盐的离子色谱图 | 第32-33页 |
·方法的定量限和检出限 | 第33-34页 |
·方法的线性范围 | 第34页 |
·加标回收实验 | 第34页 |
·室温下多聚磷酸盐在4% TCA溶液中的变化 | 第34-36页 |
·标准品对照实验 | 第36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36-37页 |
·TCA浓度对多聚磷酸盐保留时间和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方法的应用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稳定性的研究 | 第43-5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45页 |
·色谱条件 | 第45页 |
·25℃下多聚磷酸盐的水溶液的稳定性 | 第45页 |
·25℃下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的稳定性 | 第45页 |
·不同冻藏温度下多聚磷酸盐的稳定性 | 第45页 |
·超高压压力对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稳定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超高压保压时间对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稳定性的影响 | 第46页 |
·最优超高压条件的选择 | 第46页 |
·最优超高压条件下多聚磷酸盐的离子色谱行为 | 第46页 |
·最优超高压条件下样品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 第46页 |
·最优超高压条件下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的稳定性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5页 |
·25℃下多聚磷酸盐的水溶液的稳定性 | 第47页 |
·25℃下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的稳定性 | 第47-48页 |
·不同冻藏温度下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的稳定性 | 第48-50页 |
·超高压压力对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超高压保压时间对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稳定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最佳超高压条件的选择 | 第52-53页 |
·验证实验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水产品中无磷保水剂的初步研究 | 第57-8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8-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实验仪器 | 第58-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6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59-60页 |
·虾仁质构的测定 | 第60页 |
·虾仁色差的测定 | 第60页 |
·浸泡时间对虾仁保水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浸泡液浓度对虾仁保水性的影响 | 第61页 |
·浸泡处理后虾仁水分的低场核磁共振(LF-NMR)研究 | 第61页 |
·肌原纤维的制备 | 第61页 |
·复合磷酸盐和褐藻胶低聚糖对虾肌原纤维结构的影响 | 第61-62页 |
·复合磷酸盐和褐藻胶低聚糖对虾仁组织微结构的影响 | 第62-63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 | 第63-66页 |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80页 |
·不同的浸泡液对虾仁浸泡增重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不同的浸泡液对虾仁解冻损失率的影响 | 第67-68页 |
·不同的浸泡液对虾仁蒸煮损失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不同的浸泡液对虾仁出品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浸泡处理对质构的影响 | 第70-72页 |
·浸泡处理对色差的影响 | 第72-73页 |
·浸泡时间对虾仁保水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浸泡液浓度对虾仁保水性的影响 | 第74-75页 |
·浸泡处理后虾仁水分的低场核磁共振(LF-NMR)研究 | 第75-76页 |
·复合磷酸盐和褐藻胶低聚糖对虾肌原纤维结构的影响 | 第76-78页 |
·复合磷酸盐和褐藻胶低聚糖对虾仁组织微结构的影响 | 第78-79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5章 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 第82-85页 |
·总结 | 第82-83页 |
·创新点 | 第83-84页 |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4页 |
附录 缩略词表 | 第94-95页 |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