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德庇时与翟理斯生平概述 | 第12-18页 |
第一节 英国外交官德庇时 | 第12-14页 |
一、外交官生涯 | 第12页 |
二、德庇时的主要著述 | 第12-14页 |
第二节 英国外交官翟理斯 | 第14-18页 |
一、外交官生涯 | 第14-15页 |
二、翟理斯主要著述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德庇时英译《十二楼》、《好逑传》与翟理斯英译《聊斋志异》 | 第18-30页 |
第一节 德庇时英译《好逑传》 | 第18-26页 |
一、中国小说《十二楼》和《好逑传》的西渐 | 第18-20页 |
二、德庇时英译《十二楼》和《好逑传》的原因 | 第20-26页 |
第二节 翟理斯英译《聊斋志异》 | 第26-30页 |
一、《聊斋志异》西传简史 | 第27-28页 |
二、翟理斯英译《聊斋志异》部分篇目的原因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德庇时《十二楼》、《好逑传》与翟理斯《聊斋志异》的译本分析 | 第30-44页 |
第一节 “归化”理论的翻译策略 | 第30-34页 |
一、德庇时所用的意译手法 | 第30-32页 |
二、翟理斯翻译《聊斋志异》时使用“归化”手法 | 第32-34页 |
第二节 脚注的使用增加了译本的可读性 | 第34-38页 |
一、德庇时在译文中用脚注补充说明文本 | 第34-36页 |
二、翟理斯对典故添加脚注 | 第36-38页 |
第三节 二度创作文本 | 第38-44页 |
一、德庇时精简文本 | 第38-40页 |
二、翟理斯对文本所做的删改 | 第40-44页 |
第四章 19世纪英国外交官所译中国小说的特色和文化传播意义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