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案导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前言 | 第8-12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述 | 第12-17页 |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 | 第12页 |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 第12-13页 |
·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12页 |
·改变了知识的获取方式 | 第12-13页 |
·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沉闷氛围 | 第13页 |
·学案设计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 第13页 |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13-17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3-14页 |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4-15页 |
·系统科学理论 | 第15-17页 |
3 “学案导学”的实施成果和不足 | 第17-30页 |
·取得的成果 | 第17-19页 |
·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17页 |
·提高了教学质量 | 第17-18页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第18-19页 |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30页 |
·问卷调查 | 第19-20页 |
·问卷内容的分析与评价 | 第20-28页 |
·存在问题的梳理 | 第28-30页 |
4 对策与建议 | 第30-47页 |
·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学案 | 第30-31页 |
·重视学案中学习目标的作用 | 第30页 |
·合理使用学案的相关指导 | 第30-31页 |
·优化学案的编写 | 第31-45页 |
·对学案内容的分析 | 第31-43页 |
·丰富学案的形式,规范学案版式设计 | 第43-44页 |
·学案评价表 | 第44-45页 |
·优化学习过程设计,落实真正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 第45-47页 |
5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