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趋向补语习得偏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选题原因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本体研究 | 第9-11页 |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中介语理论 | 第13-14页 |
·偏误分析理论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于书面语语料库的趋向补语偏误分析 | 第16-23页 |
·遗漏偏误 | 第16-17页 |
·误加偏误 | 第17-19页 |
·误代偏误 | 第19-21页 |
·趋向补语误代 | 第19-20页 |
·动趋式的滥用 | 第20页 |
·动趋式和动结式误代 | 第20-21页 |
·错序偏误 | 第21-22页 |
·一般宾语位置偏误 | 第21页 |
·处所宾语位置偏误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实验调查的趋向补语习得情况考察 | 第23-31页 |
·问卷设计 | 第23-24页 |
·调查目的 | 第23页 |
·问卷调查 | 第23-24页 |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 第24页 |
·填空题结果统计分析 | 第24-28页 |
·简单趋向补语习得情况 | 第24-26页 |
·复合趋向补语习得情况 | 第26-28页 |
·排序题统计结果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偏误原因和教学策略 | 第31-35页 |
·偏误原因 | 第31-32页 |
·学生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第31页 |
·目的语规则泛化 | 第31页 |
·教学和教材的影响 | 第31-32页 |
·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 第32-35页 |
·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 第32-33页 |
·偏误分析与汉越对比分析相结合 | 第33页 |
·分国别编写教材 | 第33-34页 |
·针对性练习(防止回避) | 第34页 |
·加强语感教学 | 第34-3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5-37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35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35-37页 |
参考书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