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混合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信息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第9页
     ·高职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第9页
     ·信息检索课的开设是提升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第9-10页
     ·混合学习为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带来契机第10页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0-12页
     ·研究目的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研究内容第11页
     ·研究方法第11-12页
   ·论文结构第12-15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第15-25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信息素养第15页
     ·信息检索课第15页
     ·高职生第15-16页
     ·混合学习第16-17页
   ·国内外信息检索课教学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国外信息检索课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国内高职信息检索课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国内外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第19-23页
     ·国外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国内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3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5-31页
   ·克翰—混合学习八角框架第25-26页
     ·克翰—混合学习八角框架概述第25-26页
     ·克翰—混合学习八角框架对本研究的启示第26页
   ·主导—主体学习理论第26页
     ·主导—主体学习理论概述第26页
     ·主导—主体学习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第26页
   ·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第26-27页
     ·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概述第26-27页
     ·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对本研究的启示第27页
   ·建构主义第27-28页
     ·建构主义概述第27页
     ·建构主义对本研究的启示第27-28页
   ·活动理论第28-29页
     ·活动理论概述第28-29页
     ·活动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4章 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教学现状与学习需求调查及分析第31-45页
   ·调查情况相关说明第31页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第31页
     ·调查时间与调查方法第31页
   ·访谈调查统计与分析第31-32页
     ·访谈调查内容第31-32页
     ·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2页
   ·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第32-42页
     ·问卷调查内容第32-33页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第33-42页
   ·调研总结与调研启示第42-44页
     ·调研总结第42-43页
     ·调研启示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第45-57页
   ·混合学习在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45-46页
     ·必要性分析第45页
     ·可行性分析第45-46页
   ·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要素分析第46-49页
     ·学习环境的混合第46-48页
     ·学习方法的混合第48页
     ·学习资源的混合第48-49页
     ·学习评价的混合第49页
   ·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混合学习模式第49-56页
     ·模式构建第49-51页
     ·模式阐释第51-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6章 支持混合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第57-71页
   ·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第57-59页
     ·平台需求分析第57页
     ·平台设计原则第57-58页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第58-59页
   ·支持平台的选择—MOODLE第59-60页
   ·平台的开发与实现第60-63页
     ·Moodle的安装配置第60-61页
     ·Moodle的二次开发第61-62页
     ·Moodle的系统架构设计第62-63页
   ·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网络课程的构建第63-70页
     ·网络课程平台的注册登录与课程申请第63-65页
     ·网络课程平台的学习与管理模块第65-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7章 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混合学习模式的试应用及教学效果分析第71-97页
   ·混合学习模式试应用情况相关说明第71-72页
     ·试应用对象、时间及目的相关说明第71页
     ·试应用前的学习环境准备情况相关说明第71-72页
   ·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实施案例第72-88页
     ·教学案例一之搜索引擎的使用第72-78页
     ·教学案例二之图书馆的使用第78-82页
     ·教学案例三之中文期刊数据库的检索第82-88页
   ·教学效果分析第88-95页
     ·问卷调查分析第88-94页
     ·观察与访谈分析第94-95页
   ·试应用总结与反思第95-97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97-99页
   ·研究总结第97-98页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附录第103-109页
 附录1 信息检索课教学情况访谈提纲第103-104页
 附录2 信息检索课学习需求问卷调查表第104-106页
 附录3 信息检索课混合学习效果调查问卷第106-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焦虑类型高校毕业生职业未决的比较及其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下一篇:城乡学校集团化办学中的师资均衡机制研究--以重庆黔江区民族小学集团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