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问题提出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职业未决的理论及相关研究 | 第13-21页 |
·职业未决的概念界定 | 第13页 |
·职业未决的结构与分类 | 第13-15页 |
·职业未决的测量 | 第15-18页 |
·职业未决的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焦虑的理论及相关研究 | 第21-24页 |
·焦虑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焦虑的理论基础 | 第22页 |
·焦虑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相关研究 | 第24-27页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 第24页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基础与模型建构 | 第24-25页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第25-27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7-29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9-31页 |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研究内容与假设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4 研究一 职业因素问卷(CFI)的修订 | 第31-39页 |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研究材料 | 第31页 |
·研究过程 | 第31-33页 |
·问卷的选择与翻译 | 第31-32页 |
·问卷的预测与修订 | 第32-33页 |
·问卷的施测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区分度分析 | 第33-34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信度分析 | 第36页 |
·效度分析 | 第36-39页 |
5 研究二 高校毕业生的焦虑、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未决的现状调查 | 第39-49页 |
·研究目的 | 第39页 |
·研究对象 | 第39页 |
·研究工具 | 第39-41页 |
·职业因素问卷修订版中文问卷(CFI中文量表) | 第39页 |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 | 第39-40页 |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CDMSE中文修订版) | 第40-41页 |
·统计工具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高校毕业生职业未决现状描述 | 第41-43页 |
·高校毕业生焦虑情况现状描述 | 第43-44页 |
·高校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现状描述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49页 |
·高校毕业生职业未决现状分析 | 第46-47页 |
·高校毕业生焦虑情况现状分析 | 第47-48页 |
·高校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 | 第48-49页 |
6 研究三 高校毕业生焦虑、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未决的关系 | 第49-56页 |
·研究目的 | 第49页 |
·研究对象 | 第49页 |
·研究工具 | 第49页 |
·统计工具 | 第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焦虑类型与职业未决的相关分析 | 第49-50页 |
·焦虑类型对职业未决的回归分析 | 第50页 |
·焦虑类型与职业决策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 第50-51页 |
·焦虑类型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 第51页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未决的相关分析 | 第51页 |
·焦虑、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未决的回归分析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6页 |
·焦虑与职业未决之间的关系 | 第52-54页 |
·焦虑与职业决策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 第54页 |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未决的关系 | 第54页 |
·焦虑、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未决的关系 | 第54-56页 |
7 提高毕业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建议与策略 | 第56-58页 |
·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构建系统化的职业辅导体系 | 第56页 |
·有针对性的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焦虑缓解心理辅导 | 第56-57页 |
·帮助毕业生充分了解自身性格特质,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 第57-58页 |
8 研究的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58-60页 |
·研究的局限 | 第58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58-60页 |
9 总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 | 第69-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