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 牛初乳概述 | 第10页 |
2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Ig) | 第10-12页 |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 第10-11页 |
·免疫球蛋白 (Ig) 的生理功能 | 第11-12页 |
3 免疫球蛋白 (IgG) 的提取方法 | 第12-14页 |
·盐析沉淀法 | 第12页 |
·辛酸沉淀法 | 第12页 |
·乙醇提取法 | 第12-13页 |
·色谱法 | 第13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13-14页 |
·超滤法 | 第14页 |
4 免疫球蛋白 (IgG) 的加工特性和活性保护 | 第14-15页 |
5 免疫球蛋白 (IgG) 的测定方法 | 第15-17页 |
·免疫扩散法 | 第15-16页 |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第16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6页 |
·免疫胶体金法 | 第16-17页 |
·免疫透射比浊法 | 第17页 |
6 前景与意义 | 第17-19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0-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剂 | 第20页 |
·试验仪器 | 第20-21页 |
·试验时间地点 | 第21页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1-26页 |
·牛初乳 (牛乳) 乳清的制备 | 第21页 |
·预提取方法的确定 | 第21-22页 |
·超滤条件的优化 | 第22-23页 |
·复合热变性保护剂的研究 | 第23-24页 |
·人工模拟消化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 第24-25页 |
·最终工艺的确定及产品含量检测 | 第25-26页 |
·检测方法与指标 | 第26-28页 |
·总蛋白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IgG 含量测定 | 第27-28页 |
·IgG 纯度、回收率和活性 IgG 保留率的计算 | 第28页 |
·IgG 脂质体包埋率的测定 | 第28页 |
·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60页 |
·预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29-42页 |
·乙醇处理法 | 第29-35页 |
·三聚磷酸钠处理法 | 第35-42页 |
·超滤条件的优化 | 第42-49页 |
·中空纤维膜组件的选择 | 第42-43页 |
·料液稀释倍数对初乳乳清 IgG 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超滤温度对初乳乳清 IgG 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超滤法分离初乳乳清 IgG 正交试验 | 第46-49页 |
·初乳 IgG 复合热变性保护剂的研究 | 第49-55页 |
·杀菌工艺的确定 | 第49页 |
·复合热变性保护剂二次通用旋转试验 | 第49-54页 |
·复合热变性保护剂配方的确定 | 第54-55页 |
·人工模拟消化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 第55-59页 |
·IgG 的大豆磷脂 - 胆固醇脂质体的制备 | 第55-56页 |
·体外消化试验 | 第56-59页 |
·产品含量检测 | 第59-60页 |
3 讨论 | 第60-63页 |
·牛初乳 IgG 的预提取技术 | 第60-61页 |
·牛初乳 IgG 的超滤浓缩技术 | 第61-62页 |
·牛初乳 IgG 的热变性保护技术 | 第62页 |
·牛初乳 IgG 的消化道保护技术 | 第62-63页 |
4 结论 | 第63-64页 |
5 创新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