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研究课题 | 第10-11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0-11页 |
(三) 选题缘起 | 第11页 |
二、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 理论依据 | 第1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四、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二) 相关研究概述 | 第13-16页 |
五、 本文的语料说明 | 第16-17页 |
(一) 本文考察的词语来源 | 第16页 |
(二) 本文考察的语料来源 | 第16-17页 |
第一章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形式特点及入句特征 | 第17-27页 |
一、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内部构成及结构关系 | 第17-18页 |
二、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组成成分 | 第18-22页 |
(一)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常量 | 第18-19页 |
(二)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变量 | 第19-22页 |
三、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入句特征 | 第22-27页 |
(一)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句法功能 | 第22-24页 |
(二) “能不能不/别 X”构式进入的句类 | 第24-27页 |
第二章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语义分析 | 第27-39页 |
一、 “能不能不/别 X”构式常量语义分析 | 第27-29页 |
(一) “能”的语义分析 | 第27-28页 |
(二) “不”、“别”的语义分析 | 第28-29页 |
二、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语义分析 | 第29-39页 |
(一) 构式义 A 的语义分析 | 第30-33页 |
(二) 构式义 B 的语义分析 | 第33-36页 |
(三) 构式义 C 的语义分析 | 第36-39页 |
第三章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语用分析 | 第39-45页 |
一、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语用含义 | 第39-43页 |
(一)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疑问用法的语用含义 | 第39-40页 |
(二)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非疑问用法的语用含义 | 第40-43页 |
二、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误用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能不能不/别 X”三种构式义的区分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形成理据 | 第46-48页 |
一、 范畴化与原型理论的运用 | 第46页 |
二、 隐喻理论的运用 | 第46-48页 |
第六章 “能不能不/别 X”构式的相关结构 | 第48-49页 |
一、 “可不可以不 X”结构 | 第48页 |
二、 “敢不敢别 X”结构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注释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