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9页 |
二、 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 关于“也罢”的词性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关于“也罢”、“也好”的历时、语法化研究 | 第10-11页 |
(三) 关于“也罢”、“也好”连用对举格式研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2页 |
四、 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12-13页 |
五、 语料来源、选择及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一) 语料来源、选择 | 第13页 |
(二) 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A 也罢,B 也罢”格式的语形分析 | 第14-20页 |
一、 “A 也罢,B 也罢”格式的构成 | 第14-18页 |
(一) 关于“A”和“B” | 第14-17页 |
(二) 关于“也罢”的词性 | 第17-18页 |
二、 “A 也罢,B 也罢”格式在句中的位置 | 第18-20页 |
第二章 “A 也罢,B 也罢”格式的语义分析 | 第20-29页 |
一、 “A”与“B”的语义关系 | 第20-26页 |
(一) 聚合关系 | 第21-25页 |
(二) 组合关系 | 第25-26页 |
二、 “A 也罢,B 也罢”格式与后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 第26-29页 |
(一) 条件关系 | 第26-27页 |
(二) 转折关系 | 第27-28页 |
(三) 承接关系 | 第28-29页 |
第三章 “A 也罢,B 也罢”格式的语用分析 | 第29-38页 |
一、 “A 也罢,B 也罢”格式的主要表达功能 | 第29-33页 |
(一) 表列举 | 第29-32页 |
(二) 突出强调“也罢”的内容 | 第32页 |
(三) 话题化的作用 | 第32-33页 |
二、 “A 也罢,B 也罢”格式所构成的句子的整体表达功能 | 第33-38页 |
(一) 摆事实或讲道理 | 第33-35页 |
(二) 表情态功能 | 第35-38页 |
第四章 “A 也罢,B 也罢”格式的扩展式 | 第38-44页 |
一、 “A 也罢,B 也罢”格式扩展式的构成 | 第38-40页 |
(一) 三项对举 | 第38-39页 |
(二) 四项对举 | 第39-40页 |
二、 “A 也罢,B 也罢”格式扩展式的功能 | 第40-44页 |
(一) “A 也罢,B 也罢”格式扩展式的表达功能 | 第40-42页 |
(二) “A 也罢,B 也罢”格式扩展式所构成的句子的整体表达功能 | 第42-44页 |
第五章 “A 也罢,B 也罢”格式的特点 | 第44-48页 |
一、 格式的构成特征 | 第44-45页 |
(一) 开放性 | 第44-45页 |
(二) 宽泛性 | 第45页 |
二、 “A 也罢,B 也罢”格式扩展式的表意特点 | 第45-48页 |
(一) 表意更加丰富、复杂 | 第45-46页 |
(二) 意义的多元性、多层次性 | 第46-47页 |
(三) 表意更简洁、集中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注释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