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绪论 | 第12-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架构 | 第16-17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7-33页 |
| ·关于工作生活质量的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 ·工作生活质量的起源和提出 | 第17-18页 |
| ·工作生活质量内涵的演变 | 第18-22页 |
| ·工作生活质量内容结构研究 | 第22-26页 |
| ·关于组织忠诚的文献综述 | 第26-31页 |
| ·忠诚的由来和层次 | 第26-28页 |
| ·组织忠诚 | 第28-29页 |
| ·员工忠诚与组织忠诚 | 第29页 |
| ·组织忠诚与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 | 第29-31页 |
| ·组织忠诚的价值 | 第31页 |
| ·关于工作生活质量与组织忠诚的文献综述 | 第31-33页 |
| 3. 研究设计 | 第33-39页 |
| ·研究概念的界定 | 第33-35页 |
| ·工作生活质量概念的界定 | 第33-34页 |
| ·组织忠诚概念的界定 | 第34-35页 |
| ·研究模型 | 第35-36页 |
| ·研究假设 | 第36-37页 |
| ·研究量表的选取 | 第37-39页 |
| ·工作生活质量量表 | 第37-38页 |
| ·组织忠诚量表 | 第38-39页 |
| 4. 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 | 第39-61页 |
|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 ·信度效度分析 | 第40-43页 |
| ·信度分析 | 第40-41页 |
| ·效度分析 | 第41-43页 |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45页 |
| ·工作生活质量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45页 |
| ·组织忠诚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5页 |
| ·工作生活质量和组织忠诚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检验 | 第45-57页 |
| ·不同性别员工的比较 | 第46页 |
| ·不同婚姻状况员工的比较 | 第46-47页 |
| ·不同年龄员工的比较 | 第47-49页 |
| ·不同受教育程度员工的比较 | 第49-51页 |
| ·不同工作年限员工的比较 | 第51-52页 |
| ·不同职位级别员工的比较 | 第52-53页 |
| ·不同年收入员工的比较 | 第53-55页 |
| ·不同企业性质员工的比较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页 |
| ·相关分析 | 第57-58页 |
| ·回归分析 | 第58-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5.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61-69页 |
| ·本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 ·管理建议 | 第62-69页 |
| ·增加及时性的绩效评估和绩效沟通 | 第62-63页 |
| ·企业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企业和员工家庭联谊的机会 | 第63-64页 |
| ·营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 第64-65页 |
| ·开展实施员工援助计划(EAP) | 第65-67页 |
| ·定期开展薪酬福利水平调查,尽量确保本企业的薪酬福利在同行业具有竞争力 | 第67-69页 |
| 6. 研究创新点、局限性和展望 | 第69-71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69页 |
|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附录 | 第76-78页 |
| 后记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