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图目录 | 第12-15页 |
| 表目录 | 第15-1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7-56页 |
| ·课题提出 | 第17-2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30页 |
| ·教育数据建模 | 第21-24页 |
| ·DDEDSS系统分析 | 第24-28页 |
| ·DDEDSS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 ·DDEDSS软件开发 | 第29页 |
| ·DDEDSS整体思路 | 第29-30页 |
| ·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 ·理论基础、研究方法 | 第32-49页 |
| ·DDEDSS整体思路方面 | 第33-38页 |
| ·教育数据建模方面 | 第38-43页 |
| ·DDEDSS系统分析方面 | 第43-47页 |
| ·DDEDSS数据处理方面 | 第47-48页 |
| ·DDEDSS软件开发方面 | 第48-49页 |
| ·创新点 | 第49-50页 |
| ·研究设计 | 第50-52页 |
| ·全文章节结构 | 第52-56页 |
| 第2章 DDEDSS整体思路 | 第56-75页 |
| ·“信息互动系统”观 | 第58-64页 |
| ·“系统原理与工程”框架 | 第64-75页 |
| 第3章 教育数据建模 | 第75-95页 |
| ·逻辑主线:“教育系统原理与工程”框架 | 第75-76页 |
| ·教育要素及其关系 | 第76-79页 |
| ·教育过程及其状态 | 第79-80页 |
| ·教育工程 | 第80-87页 |
| ·教育与学习 | 第87-88页 |
| ·教育数据模型 | 第88-95页 |
| 第4章 DDEDSS系统分析 | 第95-109页 |
| ·逻辑主线:“DDEDSS系统原理与工程”框架 | 第95-96页 |
| ·DDEDSS要素及其关系 | 第96-102页 |
| ·“DDEDSS者”要素 | 第98-99页 |
| ·“教育系统”要素 | 第99页 |
| ·“DDEDSS内容”、“DDEDSS方法”二要素 | 第99-101页 |
| ·“DDEDSS媒体”要素 | 第101-102页 |
| ·“DDEDSS互动”要素 | 第102页 |
| ·DDEDSS过程及其状态 | 第102-106页 |
| ·DDEDSS工程 | 第106-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 第5章 DDEDSS数据处理 | 第109-133页 |
| ·逻辑主线:教育数据采集、分析、挖掘 | 第109-110页 |
| ·教育数据采集、数据仓库设计 | 第110-119页 |
| ·教育数据分析、多维数据集设计 | 第119-125页 |
| ·教育数据挖掘、挖掘结构设计 | 第125-1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 第6章 DDEDSS软件开发、教育决策试验 | 第133-176页 |
| ·逻辑主线:“DDEDSS软件系统原理与工程”框架 | 第133-134页 |
| ·软件要素及其关系 | 第134-137页 |
| ·软件过程及其状态 | 第137-139页 |
| ·软件工程 | 第139-149页 |
| ·软件分析 | 第139-141页 |
| ·软件设计 | 第141-145页 |
| ·软件开发 | 第145-148页 |
| ·软件实施 | 第148-149页 |
| ·软件运行试验、教育决策试验 | 第149-165页 |
| ·功能模块 | 第149-150页 |
| ·教育数据多维分析功能 | 第150-158页 |
| ·教育数据挖掘功能 | 第158-164页 |
| ·教育决策提交功能 | 第164-165页 |
| ·软件功能与现实调查相结合 | 第165-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4-176页 |
| 第7章 DDEDSS的扩展思考 | 第176-183页 |
| ·人类文化三层模型应用:DDCDSS | 第177-178页 |
| ·教师教育应用:DDTEDSS | 第178-183页 |
| 第8章 结语与展望 | 第183-188页 |
| ·结语 | 第183-186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186-188页 |
| 附录A DDEDSS部分源代码 | 第188-193页 |
| 附录B DDEDSS通性XML元素 | 第193-200页 |
| 附录C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200-2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209页 |
| 后记 | 第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