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音乐评论、欣赏论文

异工同曲,同中求异--竹笛协奏曲《愁空山》两个乐队配器比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第一节 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介绍第9-11页
  一、作曲家简介第9-10页
  二、作曲家的主要作品第10-11页
 第二节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概述第11-12页
  一、创作背景第11页
  二、作品特点第11-12页
 第三节 选题的实际意义及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二章 音响源的比较研究第13-23页
 第一节 两个乐队的不同编制第13-16页
  一、民族管弦乐队编制第13-14页
  二、管弦乐队的编制第14-16页
 第二节 乐器演奏技法的扩大运用第16-21页
  一、常见演奏技巧的特色运用第16-20页
   1、赋予"颤音技法"多种情感表达内涵第16-17页
   2、"滑音技法"的灵活运用第17-20页
    (1) 力度均衡的滑音第18页
    (2) 由强到弱的滑音第18-19页
    (3) 由弱到强的滑音第19-20页
  二、乐器的非常规演奏法第20-21页
   1、用大提琴弓演奏筝第20页
   2、扬琴的反竹演奏与竹扦拨奏第20页
   3、弱音器的运用第20-21页
 第三节 乐队演奏员的哼鸣在乐队中的运用第21-23页
第三章 两个乐队音色替换状况比较及替换原则第23-44页
 第一节 管弦乐队与民族管弦乐队相对应的替换音色第23-37页
  一、弦乐组替换拉弦乐器组第23-25页
  二、木管、铜管乐器组替换吹奏乐器组第25-27页
  三、色彩性乐器或其它乐器组的特殊演奏技法替换弹拨乐器组第27-30页
  四、打击乐器组使用状况比较第30-37页
   1、省略打击乐声部第31-35页
   2、增加打击乐声部第35-36页
   3、打击乐器的替换第36-37页
 第二节 音响替换体现出的审美原则第37-44页
  一、演奏形式类似性原则第37-40页
  二、音区相近性原则第40页
  三、音色相近性原则第40-41页
  四、情感表达一致性原则第41-42页
  五、发挥乐器特色性原则第42-44页
第四章 音响呈现方式比较与研究第44-73页
 第一节 声部的纵向呈现方式比较第44-55页
  一、主要旋律线条的呈现第44-47页
   1、相似点第44-45页
   2、不同点第45-47页
  二、次要线条的呈现第47-49页
  三、和声的复杂化与聚散处理第49-55页
   1、单音音色层第49-52页
   2、多声和声背景第52-55页
 第二节 声部的横向呈现方式与特点第55-62页
  一、曲式与配器布局的比较第55-61页
   1、民族管弦乐队曲式与配其布局第55-58页
   2、管弦乐曲式结构及配器布局第58-61页
  二、声部的横向呈现特点第61-62页
   1、音色节奏第61页
   2、声向问题第61-62页
 第三节 音响布局体现的共同原则第62-65页
  一、音响填充性原则第62-64页
  二、音色贯穿性原则第64页
  三、音色再现性原则第64-65页
 第四节 音响构筑方法第65-68页
  一、常规乐器的色彩性应用第65-66页
  二、音响效果的渲染第66-68页
   1、即时性的渲染第66-67页
   2、间隔性的渲染第67-68页
 第五节 中、西方音乐思维对郭文景音乐创作的影响第68-73页
  一、中西旋律陈述方式的对郭文景创作的影响——"呈示发展并存"的旋律及其配置特点第68-70页
   1、"呈示发展并存"的旋律第68-70页
   2、旋律对于音色配置的影响第70页
  二、中西纵向声部写作对于郭文景创作的影响——"装饰性"写法与"纵向线性加工"第70-73页
结语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附录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与现代交融之结晶--索菲亚·古柏杜丽娜小提琴协奏曲《奉献》技法特征分析
下一篇:卢托斯拉夫斯基《链锁》系列作品的音色思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