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作曲家生平及创作特征 | 第13-17页 |
第一节 作曲家生平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特征 | 第14-15页 |
第三节《链锁》系列作品创作简介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卢托斯拉夫斯基主要作曲技法 | 第17-29页 |
第一节 音色链接中的音程级模式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音色节奏中的音值级模式 | 第18-20页 |
第三节 系列作品中偶然音乐的音色控制 | 第20-29页 |
一 纯音色的偶然音乐 | 第21-23页 |
二 混合音色的偶然音乐 | 第23-25页 |
三 多声部的织体形态 | 第25-29页 |
(一) 多声部、多层次重叠的线条之间证明了声音响度的互补性 | 第26-27页 |
(二) 不同链之间的共存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链锁》系列作品中的音色语言 | 第29-55页 |
第一节 乐队编制与新音源的发掘 | 第29-46页 |
一 乐队编制的对比分析 | 第29-32页 |
(一) 乐队编制的两极化发展 | 第29-30页 |
(二) 《链锁》系列作品编制对比 | 第30-32页 |
二 新音源的发掘 | 第32-36页 |
三 传统演奏技法在系列作品中的运用 | 第36-46页 |
(一) 滑奏 | 第36-42页 |
1 单线条滑奏 | 第36-37页 |
2 背景性滑奏 | 第37-39页 |
3 独奏中的滑奏 | 第39-40页 |
4 自然泛音滑奏 | 第40页 |
5 人工泛音滑奏 | 第40-41页 |
6 木琴滑奏 | 第41-42页 |
(二) 乐器铜管乐器弹吐 | 第42-44页 |
(三) 拨奏 | 第44-46页 |
第二节 “链”性思维中的音色对比 | 第46-49页 |
第三节 音响织体中的多元化的音色形态 | 第49-55页 |
一 多层次织体的发展 | 第49-51页 |
二 线性织体的音色处理 | 第51-52页 |
三 点、线、面、块状各形态的色彩表现 | 第52-55页 |
第四章 配器布局及乐器声部特点 | 第55-76页 |
第一节 配器布局中各种因素的支撑 | 第55-66页 |
一“背景”性因素在布局中的支撑作用 | 第55-58页 |
(一) 同节奏的背景烘托 | 第55-56页 |
(二) 对比因素背景的烘托 | 第56页 |
(三) 色彩性背景的烘托 | 第56-58页 |
二 音色布局中纵横向对比的支撑作用 | 第58-62页 |
(一) 力度的渗透作用 | 第60-61页 |
(二) 音区的渗透作用 | 第61-62页 |
三 高潮点在配器布局的支撑作用 | 第62-66页 |
第二节 乐器声部中的个性化特点 | 第66-76页 |
一 混合音色与化合音色的个性化处理 | 第66-70页 |
(一) 混合音色 | 第66-68页 |
(二) 化合音色 | 第68-70页 |
二 声部个性化中的“纯” | 第70-74页 |
(一) 音色中的“纯” | 第70-72页 |
(二) 织体奏法上的“纯” | 第72-74页 |
三 乐器声部的独立性 | 第74-76页 |
结语 | 第76-79页 |
附录1 | 第79-83页 |
附录2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