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5-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1 国际地理课程改革背景 | 第15页 |
1.1.2 国家地理课程改革背景 | 第15-16页 |
1.1.3 中学地理教学背景 | 第1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3.1 关于人地协调观的研究 | 第17-20页 |
1.3.2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 | 第20页 |
1.3.3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人地协调观培养研究 | 第20-22页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2-23页 |
1.4 研究方案 | 第23-24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3页 |
1.4.2 主要问题 | 第23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24-2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1.5.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2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6-3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31页 |
2.1.1 人地关系 | 第26-27页 |
2.1.2 人地观念 | 第27-28页 |
2.1.3 人地协调观 | 第28-30页 |
2.1.4 人地协调观培养 | 第30-3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2.2.1 人本主义理论 | 第31页 |
2.2.2 地理科学理论 | 第31-32页 |
2.2.3 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 | 第32页 |
2.3 小结 | 第32-33页 |
3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观察量表构建 | 第33-48页 |
3.1 人地协调观与其他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 | 第33-40页 |
3.1.1 人地协调观与区域认知 | 第33-35页 |
3.1.2 人地协调观与综合思维 | 第35-38页 |
3.1.3 人地协调观与地理实践力 | 第38-39页 |
3.1.4 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 | 第39-40页 |
3.2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依据 | 第40-42页 |
3.2.1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显性依据 | 第41页 |
3.2.2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隐性依据 | 第41-42页 |
3.3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原则 | 第42-43页 |
3.3.1 主体性原则 | 第42页 |
3.3.2 开放性原则 | 第42-43页 |
3.3.3 实践性原则 | 第43页 |
3.3.4 学科性原则 | 第43页 |
3.4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工具开发 | 第43-46页 |
3.4.1 观察指标的选取 | 第43-44页 |
3.4.2 观察量表的构建 | 第44-46页 |
3.4.3 观察量表使用的注意事项 | 第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4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现状调查 | 第48-63页 |
4.1 观察对象的确定 | 第48-49页 |
4.2 观察路径的选取 | 第49-50页 |
4.2.1 教师作品分析 | 第49页 |
4.2.2 教师课堂观察 | 第49-50页 |
4.3 观察的基本流程 | 第50页 |
4.4 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50-59页 |
4.4.1 基于区域认知的人地协调观培养现状 | 第51-54页 |
4.4.2 基于综合思维的人地协调观培养现状 | 第54-57页 |
4.4.3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人地协调观培养现状 | 第57-59页 |
4.5 人地协调观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9-62页 |
4.5.1 呈示行为为主,缺乏互动生成 | 第59-60页 |
4.5.2 尺度运用单一,进阶培养薄弱 | 第60-61页 |
4.5.3 侧重要素培养,缺少人地点拨 | 第61页 |
4.5.4 认知代替行动,地理实践不足 | 第61-62页 |
4.6 小结 | 第62-63页 |
5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人地协调观培养策略 | 第63-79页 |
5.1 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基本框架 | 第63-66页 |
5.1.1 认知与情感目标并重 | 第63-64页 |
5.1.2 兼顾四大地理核心素养 | 第64-66页 |
5.2 结合区域,渗透方法,理解人地协调 | 第66-70页 |
5.2.1 立足区域,创设人地情境 | 第66-67页 |
5.2.2 运用方法,认识人地关系 | 第67-68页 |
5.2.3 评价区域,进阶人地协调 | 第68-70页 |
5.3 综合情境,问题教学,分析人地协调 | 第70-74页 |
5.3.1 素材综合,导入人地关系 | 第70-71页 |
5.3.2 问题综合,点拨人地关系 | 第71-72页 |
5.3.3 地方综合,领会人地协调 | 第72-74页 |
5.4 优化技术,从做中学,评价人地协调 | 第74-78页 |
5.4.1 信息获取,感受人地关系 | 第74-75页 |
5.4.2 深化实践,体验人地关系 | 第75-76页 |
5.4.3 课后延伸,践行人地协调 | 第76-78页 |
5.5 小结 | 第78-7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9-82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79-80页 |
6.2 不足之处 | 第80页 |
6.3 前景展望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99页 |
附录1: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人地协调观培养观察量表 | 第82-83页 |
附录2: 高中地理课堂观察教学案例实录 | 第83-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