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緒論 | 第9-17页 |
第一節 選題意義 | 第9-11页 |
第二節 梁啓雄與《荀子簡釋》 | 第11-13页 |
第三節 研究現狀 | 第13-16页 |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荀子簡釋》的訓詁體例和術語 | 第17-37页 |
第一節 訓詁體例 | 第17-18页 |
一、編排體例 | 第17-18页 |
二、釋義體例 | 第18页 |
第二節 訓詁術語 | 第18-37页 |
一、釋詞術語 | 第18-25页 |
二、疏句術語 | 第25-27页 |
三、歸納術語 | 第27-29页 |
四、通假術語 | 第29-31页 |
五、校勘術語 | 第31-34页 |
六、評價術語 | 第34-37页 |
第二章 《荀子簡釋》的訓詁方法 | 第37-51页 |
第一節 指明語法 | 第37-41页 |
一、指虛詞 | 第37-38页 |
二、明詞性 | 第38-39页 |
二、說活用 | 第39-41页 |
第二節 通審文例 | 第41-44页 |
一、釋對文 | 第41-42页 |
二、審上下文 | 第42页 |
三、說詞例 | 第42-43页 |
四、闡互發 | 第43-44页 |
第三節 考證異文 | 第44-46页 |
一、考版本異文 | 第44-45页 |
二、明正俗異字 | 第45-46页 |
第四節 因聲求義 | 第46-48页 |
一、明假借 | 第46-47页 |
二、探語源 | 第47-48页 |
第五節 以今釋古 | 第48-49页 |
第六節 解說修辭 | 第49-50页 |
第七節 引用古語 | 第50-51页 |
第三章 《荀子簡釋》訓詁的得與失 | 第51-63页 |
第一節《荀子簡釋》的訓詁成就 | 第51-59页 |
一、增補前人未及的材料 | 第51-56页 |
二、補正前人校注 | 第56-58页 |
三、使用新式標點作注 | 第58-59页 |
第二節《荀子簡釋》訓詁之失 | 第59-63页 |
一、釋義欠允 | 第59-61页 |
二、句法不明 | 第61-62页 |
三、以今律古 | 第62-63页 |
第四章 《荀子簡釋》訓詁研究與《漢語大詞典》的修訂 | 第63-69页 |
第一節《漢語大詞典》引證有失 | 第63-65页 |
一、人名錯誤 | 第63-64页 |
二、引文有誤 | 第64-65页 |
第二節《漢語大詞典》釋義疏失 | 第65-69页 |
一、直引梁說之誤 | 第65-66页 |
二、誤解梁說之意 | 第66-69页 |
結語 | 第69-71页 |
參考文獻 | 第71-75页 |
致謝 | 第75-77页 |
作者簡歷 | 第77-7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