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音乐的奉献》对位技法研究
论文摘要 | 第4页 |
绪论 | 第6-9页 |
一、巴赫生平简介 | 第6页 |
二、《音乐的奉献》背景简介 | 第6页 |
三、有关《音乐的奉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6-7页 |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7-9页 |
第一章 《音乐的奉献》中的体裁形式 | 第9-22页 |
第一节 赋格式体裁在曲集中的运用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卡农体裁 | 第11-12页 |
第三节 三重奏鸣曲 | 第12-13页 |
第四节 关于记谱法的说明 | 第13-22页 |
第二章 基础主题在曲集各个体裁中的运用与变化 | 第22-33页 |
第一节 基础主题的背景与自身特征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基础主题在体裁中的运用 | 第23-30页 |
第三节 基础主题的变化发展手法 | 第30-32页 |
第四节 基础主题对于作品的意义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音乐的奉献》对位技法分析 | 第33-72页 |
第一节 多种卡农形式的运用 | 第33-44页 |
第二节 利切卡尔式赋格和卡农式赋格的技术特点 | 第44-66页 |
第三节 三重奏鸣曲中对位技法的运用 | 第66-72页 |
第四章 对位化和声的运用 | 第72-84页 |
第一节 对位化和声的定义及发展 | 第72页 |
第二节 和声因素对主题的影响 | 第72-74页 |
第三节 和弦外音的运用及其特点 | 第74-78页 |
第四节 半音化的和声进行及其特点 | 第78-84页 |
结语 | 第84-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后记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