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 1.1.1 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 第9页 |
| 1.1.2 地理学科发展的要求 | 第9页 |
| 1.1.3 新一轮教改的要求 | 第9页 |
| 1.1.4 GIS教育现状的要求 | 第9-10页 |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1.2.1 有利于革新教育观念 | 第10页 |
| 1.2.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 第10页 |
| 1.2.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 第10-11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4 研究设计 | 第14-16页 |
| 1.4.1 研究问题 | 第14-15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2 GIS进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方式 | 第16-20页 |
| 2.1 教学观念的引入 | 第16页 |
| 2.2 教学内容的引入 | 第16-18页 |
| 2.3 教学手段的引入 | 第18-19页 |
| 2.4 本文GIS引入高中教学的方式 | 第19-20页 |
| 3 基于GIS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 第20-24页 |
| 3.1 设计的原则 | 第20-22页 |
| 3.1.1 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 | 第20页 |
| 3.1.2 以易学易实施为准绳 | 第20页 |
| 3.1.3 以建构性教学为导向 | 第20-21页 |
| 3.1.4 以内容的典型性为要求 | 第21页 |
| 3.1.5 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前提 | 第21-22页 |
| 3.2 实现的目标 | 第22-24页 |
| 3.2.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 第22页 |
| 3.2.2 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 | 第22-24页 |
| 4 基于Arcview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 第24-40页 |
| 4.1 基于Arcview的查询功能认识世界各国 | 第24页 |
| 4.2 利用Arcview进行简单的路径导航 | 第24-26页 |
| 4.3 根据路线查询旅游途径地 | 第26-27页 |
| 4.4 用缓冲区分析“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 第27-28页 |
| 4.5 利用Arcview的3D效果认识等高线 | 第28-31页 |
| 4.6 基于可视性分析“判断两地可视吗” | 第31-33页 |
| 4.7 利用缓冲区分析选择住房 | 第33-34页 |
| 4.8 农业生产区的选择——以苹果生长适宜区为例 | 第34-36页 |
| 4.9 分析我国不同省份人口数量的变化 | 第36-38页 |
| 4.10 《中国各省区GDP及增长速度专题图》的制作 | 第38-40页 |
| 5 总结与反思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附录A | 第4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