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的概念界定与培养理念 | 第15-21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2.1.1 手机媒介的特性 | 第15-16页 |
2.1.2 媒介素养与手机媒介素养 | 第16-17页 |
2.1.3 手机媒介素养培养 | 第17页 |
2.2 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的培养理念 | 第17-21页 |
2.2.1 超越保护主义理念的解析 | 第17-19页 |
2.2.2 以文化反哺为代表的关于文化传递的理论 | 第19页 |
2.2.3 理论学习对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培养的启示 | 第19-21页 |
第3章 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1-29页 |
3.1 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 第21-26页 |
3.1.1 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现状已有调查分析 | 第21-22页 |
3.1.2 镇江市部分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 第22-25页 |
3.1.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3.2 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6-29页 |
3.2.1 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3.2.2 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培养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第4章 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 第29-35页 |
4.1 初中生手机媒介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 第29-32页 |
4.1.1 情境设置,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 | 第29-30页 |
4.1.2 正面指导,参与初中生知识建构过程 | 第30-32页 |
4.2 初中生手机媒介批判与解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 第32-34页 |
4.2.1 基于初中生已有经验选择媒介案例 | 第32-33页 |
4.2.2 培养初中生主动批判手机信息意识 | 第33页 |
4.2.3 培养初中生媒介信息的再生能力 | 第33-34页 |
4.3 初中生手机媒介操作与表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 第34-35页 |
4.3.1 通过主题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 第34页 |
4.3.2 多样的活动形式增加学生的实践经历 | 第34-35页 |
第5章 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培养教学实践 | 第35-62页 |
5.1 教学方案的设计开发 | 第35-38页 |
5.1.1 教学方案设计开发的实施步骤 | 第35页 |
5.1.2 提出与制定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量表 | 第35-37页 |
5.1.3 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 | 第37-38页 |
5.2 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 | 第38-55页 |
5.2.1 [教学案例]手机媒介认知能力培养 | 第38-42页 |
5.2.2 [教学案例]手机媒介批判与解读能力培养 | 第42-49页 |
5.2.3 [教学案例]手机媒介操作与表现能力培养 | 第49-55页 |
5.3 实践效果分析与反思 | 第55-62页 |
5.3.1 使用间接指标分析实践效果 | 第55-58页 |
5.3.2 尝试直接指标分析实践效果 | 第58-60页 |
5.3.3 实践结果总结与反思 | 第60-62页 |
第6章 研究总结及后续发展方向 | 第62-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1.1 手机媒介素养培养的重点是手机媒介信息参与能力的培养 | 第62页 |
6.1.2 验证了超越保护主义和反哺文化培养理念的有效性 | 第62-63页 |
6.1.3 明确了手机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的作用 | 第63页 |
6.2 后续发展方向 | 第63-65页 |
6.2.1 进一步完善超越保护主义和反哺文化的应用 | 第64页 |
6.2.2 进一步开发完善培养的教学资源 | 第64-65页 |
附录A 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附录B 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培养实践效果调查问卷(学生篇) | 第67-68页 |
附录C 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培养实践效果调查问卷(家长篇) | 第68-69页 |
附录D 初中生手机媒介素养量表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