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1.2.1 国外微型课程的研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微型课程的研究 | 第12-13页 |
|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3.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 2.1 微型课程的概念 | 第15-16页 |
| 2.1.1 微型课程的定义 | 第15页 |
| 2.1.2 微型课程的特点 | 第15-16页 |
| 2.2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6-17页 |
| 2.2.1 微型课程与传统课程 | 第16页 |
| 2.2.2 “微”字辨析 | 第16-17页 |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 2.3.1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 2.3.2 个性化的教学理论 | 第18页 |
| 2.3.3 联通主义学习观 | 第18-20页 |
| 3 微型课程的设计分析 | 第20-32页 |
| 3.1 微型课程的要素分析 | 第20-21页 |
| 3.2 微型课程的类型分析 | 第21-22页 |
| 3.3 微型课程的经典案例研究 | 第22-27页 |
| 3.3.1 案例一:画画(DRAWING)——深思熟虑的反应工具之一 | 第22-25页 |
| 3.3.2 案例二:宠物还是麻烦?(PETS OF PESTS) | 第25-27页 |
| 3.4 微型课程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流程 | 第27-32页 |
| 3.4.1 微型课程设计的原则分析 | 第27-28页 |
| 3.4.2 微型课程的设计流程 | 第28-32页 |
| 4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微型课程设计的前期分析 | 第32-45页 |
| 4.1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课程分析 | 第32页 |
| 4.2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课程现实状态分析 | 第32-35页 |
| 4.3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微型课程设计理念 | 第35-36页 |
| 4.4 微型课程实施模式分析 | 第36-45页 |
| 4.4.1 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RESOURCE-BASED LEARNING) | 第36-39页 |
| 4.4.2 基于案例的学习模式(CASE-BASED LEARNING) | 第39-41页 |
| 4.4.3 协作学习模式(COLLABORATIVE-BASED LEARNING) | 第41-45页 |
| 5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微型课程的设计和应用研究 | 第45-62页 |
| 5.1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微型课程的研究设计 | 第45-56页 |
| 5.1.1 研究对象分析 | 第45-49页 |
| 5.1.2 研究假设 | 第49页 |
| 5.1.3 研究设计 | 第49页 |
| 5.1.4 微型课程设计案例一:《网络教育资源的搜索与整理》 | 第49-53页 |
| 5.1.5 微型课程设计案例二:《数码视频的采集和处理》 | 第53-56页 |
| 5.2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微型课程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 第56-62页 |
| 5.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学习兴趣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 5.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学习态度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 5.2.3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 5.2.4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 6 总结与反思 | 第62-65页 |
| 6.1 研究总结 | 第62页 |
| 6.2 研究建议 | 第62-63页 |
| 6.3 研究局限 | 第63-64页 |
| 6.4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附录 | 第67-73页 |
| 附录1 教师访谈纲要 | 第67-68页 |
| 附录2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学习现状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第68-70页 |
| 附录3 视频作品评价量表 | 第70-71页 |
| 附录4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后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 第71-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