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一)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向网络延伸 | 第9-10页 |
(二) 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催生汉语网络教学 | 第10页 |
(三) 现代传媒为网络汉语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 第10-11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 关于手机APP教学平台的技术支持和模式 | 第11页 |
(二) 关于手机APP教学平台的作用分析 | 第11-12页 |
(三) 网络教学平台的问题分析 | 第12页 |
(四) 相关政策 | 第12页 |
(五) 网络教学模式及其理论 | 第12页 |
(六) 展望 | 第12-13页 |
四、研究的必要性与价值 | 第13-14页 |
(一) 研究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4页 |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一) 调查法 | 第14-15页 |
(二) 利用多学科理论 | 第15页 |
(三) 对比分析法 | 第15页 |
(四) 文献分析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国际汉语教学在线教育产品开发和运行概况 | 第16-39页 |
一、分类与比较 | 第16-35页 |
(一) 功能分类 | 第16-24页 |
(二) 教学内容分类 | 第24-32页 |
(三) 范围分类 | 第32-35页 |
二、移动教学产品及其体现的教学法 | 第35-39页 |
(一) 语法翻译法 | 第35-36页 |
(二) 自觉对比法 | 第36页 |
(三) 听说法 | 第36-37页 |
(四) 视听法 | 第37页 |
(五) 直接法 | 第37-38页 |
(六) 情景法 | 第38-39页 |
第二章 国际汉语教学手机APP的开发与设计 | 第39-48页 |
一、用户需求分析 | 第39-41页 |
(一) 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 第40页 |
(二) 费用 | 第40-41页 |
(三) 反馈 | 第41页 |
二、外观形式 | 第41-44页 |
(一) 界面色彩 | 第41-42页 |
(二) 字体字号 | 第42页 |
(三) 图文排版 | 第42-43页 |
(四) 分类明确,内容简明 | 第43页 |
(五) 界面扁平化设计 | 第43页 |
(六) 符号选取 | 第43-44页 |
三、内容 | 第44页 |
四、提高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 | 第44-46页 |
(一) 满意度 | 第44-45页 |
(二) 忠诚度 | 第45-46页 |
(三) 风险性与广告侵犯度 | 第46页 |
五、一带一路政策对国际汉语教学手机APP的要求 | 第46-48页 |
(一) 降低对网络的依赖度 | 第47页 |
(二) 加大商务汉语教学的力度 | 第47页 |
(三) 支持多语种工作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国际汉语教学手机APP设计实践分析 | 第48-57页 |
一、产品描述 | 第48-53页 |
(一) 产品定位 | 第49页 |
(二) 技术要求 | 第49页 |
(三) 成本控制 | 第49-50页 |
(四) 运作模式 | 第50-51页 |
(五) 推广方式 | 第51-53页 |
二、可预见问题及解决方式 | 第53-55页 |
(一) 可预见问题 | 第53页 |
(二) 解决方式 | 第53-55页 |
三、实现瓶颈 | 第55-57页 |
(一) 未能得到官方支持 | 第55页 |
(二) 资金尚未到位 | 第55页 |
(三) 已有同类产品 | 第55页 |
(四) APP符号选取的缺陷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国际汉语教学中手机APP的优势与不足 | 第57-61页 |
一、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 | 第57-59页 |
(一) 优势 | 第57-58页 |
(二) 局限 | 第58-59页 |
二、与PC电脑网络教学比较 | 第59-61页 |
(一) 优势 | 第59页 |
(二) 局限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一、研究总结 | 第61页 |
二、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