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关于母亲情绪社会化与依恋的综述 | 第13-30页 |
| 1 引言 | 第13-15页 |
| 2 情绪社会化研究中的母亲情绪控制理念 | 第15-20页 |
|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里程碑:夸大还是弱化? | 第16-17页 |
| ·母亲对孩子情绪表达的态度:接受还是控制? | 第17-20页 |
| 3 依恋研究中的母亲情绪控制理念 | 第20-25页 |
| ·三种依恋类型的幼儿情绪调节模式 | 第21-23页 |
| ·三种依恋类型的母亲情绪调节模式 | 第23-25页 |
| 4 新角度:母亲情绪调节内隐态度 | 第25-28页 |
| ·母亲元情绪特点的两个指标 | 第25-26页 |
| ·关注无意识领域:母亲情绪调节内隐态度 | 第26-28页 |
| 5 研究问题的形成及本研究的整体思路 | 第28-30页 |
| ·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 ·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实证研究 | 第30-53页 |
| 研究一 幼儿早期情绪社会化——依恋类型与情绪调节行为 | 第30-42页 |
| 1 研究a 4~5岁幼儿依恋类型测量 | 第30-33页 |
| ·目的 | 第30页 |
| ·方法 | 第30-32页 |
| ·结果 | 第32页 |
| ·结论 | 第32-33页 |
| 2 研究b 4~5岁幼儿情绪调节行为测量 | 第33-38页 |
| ·目的 | 第33页 |
| ·方法 | 第33-35页 |
| ·结果 | 第35-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3 综合结果和分析 | 第38-42页 |
| ·结果 | 第38-40页 |
| ·讨论 | 第40-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研究二 母亲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对孩子情绪表达态度的控制态度 | 第42-53页 |
| 1 研究a 母亲自我报告对孩子情绪表达态度的研究 | 第42-47页 |
| ·目的 | 第42页 |
| ·方法 | 第42-44页 |
| ·结果 | 第44-46页 |
| ·讨论 | 第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2 研究b 母亲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的研究 | 第47-50页 |
| ·目的 | 第47页 |
| ·方法 | 第47-48页 |
| ·结果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3 综合结果和分析 | 第50-53页 |
| ·结果 | 第50-51页 |
| ·讨论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第三章 总体研究统计结果 | 第53-63页 |
| 1 母亲元情绪特点与幼儿依恋类型 | 第53-58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方法 | 第53页 |
| ·结果 | 第53-55页 |
| ·讨论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2 母亲元情绪特点与幼儿情绪调节行为 | 第58-63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方法 | 第58页 |
| ·结果 | 第58-61页 |
| ·讨论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总体讨论和结论 | 第63-69页 |
| 1 综合讨论 | 第63-65页 |
| ·母亲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的影响与代际传递 | 第63-64页 |
| ·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安全型依恋的关系 | 第64-65页 |
| 2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 3 研究价值和创新之处 | 第66-67页 |
| ·研究的价值 | 第66-67页 |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7页 |
| 4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67-69页 |
| ·关于研究方法 | 第67-68页 |
| ·关于研究变量 | 第68页 |
| ·关于研究被试 | 第68-69页 |
| 附录 | 第69-75页 |
| 附录A | 第69-73页 |
| 附录B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后记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