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1 主观幸福感综述 | 第10-13页 |
1.1.1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 第10页 |
1.1.2 主观幸福感的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1.1.2.1 主观幸福感的古典理论 | 第10-11页 |
1.1.2.2 自我决定理论 | 第11页 |
1.1.2.3 社会心理学理论 | 第11页 |
1.1.2.4 适应和应对理论 | 第11页 |
1.1.3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 | 第11-12页 |
1.1.3.1 主观幸福感的整体测量 | 第11页 |
1.1.3.2 主观幸福感的层面测量 | 第11-12页 |
1.1.4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 第12页 |
1.1.4.1 人口统计学变量因素 | 第12页 |
1.1.4.2 人格特质因素 | 第12页 |
1.1.4.3 社会支持因素 | 第12页 |
1.1.5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1.5.1 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1.5.2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 师生关系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师生关系的概念 | 第13-14页 |
1.2.2 师生关系的类型 | 第14-15页 |
1.2.2.1 早期师生关系类型 | 第14-15页 |
1.2.2.2 现代师生关系类型 | 第15页 |
1.2.3 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2.3.1 教师方面 | 第16页 |
1.2.3.2 学生方面 | 第16页 |
1.2.3.3 环境方面 | 第16页 |
1.2.4 师生关系的测量 | 第16-17页 |
1.2.4.1 明尼苏达教师态度问卷(MTAI) | 第16页 |
1.2.4.2 师生关系量表(STRS) | 第16页 |
1.2.4.3 学生与教师相处的行为困扰诊断量表 | 第16-17页 |
1.2.5 师生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5.1 国外师生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2.5.2 国内师生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小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 研究方案 | 第19-21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19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19页 |
2.3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2.4 研究工具 | 第19-20页 |
2.4.1 一般人口学资料收集 | 第19-20页 |
2.4.2 主观幸福感量表 | 第20页 |
2.4.3 师生关系诊断量表 | 第20页 |
2.5 研究程序 | 第20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1-31页 |
3.1 小学生被试的基本情况 | 第21页 |
3.2 小学生师生关系调查结果 | 第21-23页 |
3.2.1 小学生师生关系描述统计 | 第21页 |
3.2.2 小学生师生关系的差异分析 | 第21-23页 |
3.2.2.1 师生关系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21-22页 |
3.2.2.2 师生关系的年段差异分析 | 第22-23页 |
3.2.2.3 师生关系在学生干部与否上的差异分析 | 第23页 |
3.2.2.4 师生关系在独生子女与否上的差异分析 | 第23页 |
3.3 小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结果 | 第23-27页 |
3.3.1 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描述统计 | 第23页 |
3.3.2 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 第23-27页 |
3.3.2.1 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 | 第23-24页 |
3.3.2.2 主观幸福感在年段上差异 | 第24页 |
3.3.2.3 主观幸福感在学生干部与否上的差异 | 第24-25页 |
3.3.2.4 主观幸福感在独生子女与否上的差异 | 第25页 |
3.3.2.5 主观幸福感在师生关系总分上的差异 | 第25-27页 |
3.4 一般人口学变量、师生关系、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3.4.1 一般人口学变量与师生关系的相关分析 | 第27页 |
3.4.2 一般人口学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 第27页 |
3.4.3 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3.5 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28-31页 |
3.5.1 师生关系各层面与主观幸福感各层面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28-29页 |
3.5.2 师生关系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各层面的一元回归分析 | 第29-31页 |
4. 讨论与分析 | 第31-34页 |
4.1 小学生师生关系特点 | 第31页 |
4.2 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 第31-33页 |
4.3 小学生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的讨论与分析 | 第33-34页 |
5. 研究结论 | 第34-3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34页 |
5.2 研究启示 | 第34-35页 |
5.2.1 树立积极的学生观 | 第34页 |
5.2.2 提升教师个人素质 | 第34-35页 |
5.2.3 改进教师的评价方式 | 第35页 |
5.2.4 采用灵活的交往策略 | 第35页 |
5.2.5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 第35页 |
5.2.6 引导学生多体验主观幸福感 | 第35页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35-37页 |
附录1 师生关系诊断量表 | 第37-38页 |
附录2 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 | 第38-40页 |
附录3 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个人简历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