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职业高中韩方教师汉语公开课教学模式分析--以丽水情报科学高中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及价值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 | 第11-15页 |
1.2.1 教学模式 | 第11-12页 |
1.2.2 教学模式的分类 | 第12-13页 |
1.2.3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 第13页 |
1.2.4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分类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设计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预热模式——“新情景任务式” | 第17-31页 |
2.1 模式设计 | 第17-18页 |
2.1.1 设计目的 | 第17页 |
2.1.2 设计版块 | 第17-18页 |
2.1.3 操作方式 | 第18页 |
2.2 模式展现 | 第18-26页 |
2.2.1 视频展现 | 第18-23页 |
2.2.2 问题展现方式 | 第23-24页 |
2.2.3 答问情况 | 第24-25页 |
2.2.4 反馈方式 | 第25-26页 |
2.3 模式效度 | 第26-31页 |
2.3.1 设计版块效度 | 第26页 |
2.3.2 视频展现效度 | 第26-28页 |
2.3.3 提问效度 | 第28-29页 |
2.3.4 反馈效度 | 第29-31页 |
第3章 新课模式——“任务交流式” | 第31-39页 |
3.1 模式设计 | 第31-32页 |
3.1.1 设计目的 | 第31页 |
3.1.2 操作方式 | 第31页 |
3.1.3 模式版块 | 第31-32页 |
3.2 模式展现 | 第32-36页 |
3.2.1 新课导入 | 第32页 |
3.2.2 学习目的阅读 | 第32-33页 |
3.2.3 京剧历史阅读 | 第33-34页 |
3.2.4 京剧基本功类型阅读 | 第34页 |
3.2.5 角色及脸谱生发交流 | 第34-36页 |
3.3 模式效度 | 第36-39页 |
3.3.1 新课导入模式效度 | 第36-37页 |
3.3.2 目的学习的效度 | 第37页 |
3.3.3 京剧历史学习效度 | 第37页 |
3.3.4 京剧基本功教学效度 | 第37-38页 |
3.3.5 角色及脸谱教学模式效度 | 第38-39页 |
第4章 习练模式——“任务活动式” | 第39-42页 |
4.1 模式设计 | 第39页 |
4.1.1 设计目的 | 第39页 |
4.1.2 操作方式 | 第39页 |
4.1.3 模式内容 | 第39页 |
4.2 模式展现 | 第39-40页 |
4.2.1 准备工作 | 第39页 |
4.2.2 第一次指令 | 第39-40页 |
4.2.3 第二次指令 | 第40页 |
4.2.4 学生活动 | 第40页 |
4.3 模式效度 | 第40-42页 |
4.3.1 准备工作效度 | 第40-41页 |
4.3.2 指令效度 | 第41页 |
4.3.3 活动效度 | 第41-42页 |
第5章 教学模式的评价与建议 | 第42-49页 |
5.1 教学模式的总体评价 | 第42-43页 |
5.2 教学语言评价 | 第43-45页 |
5.2.1 教学语言选择 | 第43页 |
5.2.2 教学语言效度问题 | 第43-45页 |
5.3 教学模式环节的建议 | 第45-48页 |
5.3.1 教学环节衔接的建议 | 第45-46页 |
5.3.2 可填充的环节内容 | 第46-47页 |
5.3.3 学生及中国辅助教师的建议 | 第47-48页 |
5.4 韩、中教师的配合建议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