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海外项目人力资源开发相关问题概述 | 第12-18页 |
2.1 人力资源开发 | 第12-15页 |
2.1.1 人力资源定义 | 第12页 |
2.1.2 人力资源开发定义 | 第12页 |
2.1.3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 | 第12-13页 |
2.1.4 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 | 第13-15页 |
2.2 海外项目人力资源开发 | 第15-17页 |
2.2.1 我国海外项目的特点 | 第15-16页 |
2.2.2 海外项目人力资源开发特点 | 第16-17页 |
2.3 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3.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页 |
2.3.2 终身教育理念 | 第17-18页 |
第3章 渤海钻井海外项目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9页 |
3.1 渤海钻井海外项目简介 | 第18-19页 |
3.2 渤海钻井海外项目人力资源的现状 | 第19-21页 |
3.2.1 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队伍 | 第19-20页 |
3.2.2 技能操作人员队伍 | 第20-21页 |
3.3 渤海钻井海外项目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 第21-26页 |
3.3.1 严格控制用工总量,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 第22-23页 |
3.3.2 加强薪酬管理,严格控制人工成本费用 | 第23-24页 |
3.3.3 加强干部管理,扎实做好党务工作 | 第24-25页 |
3.3.4 加大职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 第25页 |
3.3.5 加强出国人员的外事管理,为国际项目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 第25-26页 |
3.4 渤海钻井海外项目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3.4.1 员工培训有待加强 | 第26页 |
3.4.2 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 | 第26-27页 |
3.4.3 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 第27-28页 |
3.4.4 人才流失严重 | 第28-29页 |
第4章 国外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及其启示 | 第29-33页 |
4.1 国外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 | 第29-30页 |
4.1.1 斯伦贝谢公司石油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 | 第29页 |
4.1.2 壳牌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 | 第29-30页 |
4.2 国外经验对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 | 第30-33页 |
4.2.1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 第31页 |
4.2.2 形成有针对性的培训机制 | 第31页 |
4.2.3 形成人力资源优化整合的常态机制 | 第31页 |
4.2.4 形成人才储备与发展的“立式空间” | 第31-33页 |
第5章 渤海钻井海外项目人力资源开发的改进措施 | 第33-40页 |
5.1 创新培训模式,建立海外项目培训机制 | 第33-34页 |
5.1.1 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 | 第33页 |
5.1.2 拓展多样的培训方式 | 第33-34页 |
5.1.3 开展外籍员工培训 | 第34页 |
5.1.4 重视海外职工的公共安全 | 第34页 |
5.2 加强国际化人才储备 | 第34-35页 |
5.2.1 依托国内市场,岗位培养国际化人才 | 第34-35页 |
5.2.2 拓宽人力资源引进渠道 | 第35页 |
5.2.3 建立海外项目员工轮换制度 | 第35页 |
5.2.4 建立海外项目员工心理疏导平台 | 第35页 |
5.3 建立合理的海外项目员工激励机制 | 第35-37页 |
5.3.1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薪酬制度 | 第36-37页 |
5.3.2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 第37页 |
5.3.3 建立职业发展规划 | 第37页 |
5.4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 第37-40页 |
5.4.1 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促管理干部尽快成熟 | 第38页 |
5.4.2 优化成长路径,加大技术干部培养力度 | 第38页 |
5.4.3 加强技能操作队伍的管理,促进技能操作人才持续开发 | 第38-4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