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6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4-18页 |
1.1.1 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 第14页 |
1.1.2 教育信息化的启示——中职教育信息化 | 第14-15页 |
1.1.3 中职教师具备较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 第15-17页 |
1.1.4 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 第17-1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9-26页 |
1.4.1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1.4.2 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研究 | 第22-26页 |
2 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解析 | 第26-3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页 |
2.1.1 中职教师 | 第26页 |
2.1.2 信息技术 | 第26页 |
2.2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形成 | 第26-30页 |
2.2.1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26-29页 |
2.2.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 | 第29页 |
2.2.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创新之处 | 第29-30页 |
2.3 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第30-32页 |
3 问卷设计 | 第32-48页 |
3.1 问卷结构 | 第32-34页 |
3.2 问卷前测 | 第34-44页 |
3.2.1 信度检验 | 第35-38页 |
3.2.2 效度检验与量表层面统计分析 | 第38-44页 |
3.3 问卷正式发放与回收 | 第44-48页 |
3.3.1 问卷发放情况 | 第44-45页 |
3.3.2 问卷回收情况 | 第45页 |
3.3.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5-48页 |
4 河南省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48-72页 |
4.1 样本的基本资料分析 | 第48-49页 |
4.2 问卷信效度检验与分析 | 第49-54页 |
4.2.1 信度分析 | 第49页 |
4.2.2 效度分析 | 第49-54页 |
4.3 河南省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概况及各个层面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4-62页 |
4.3.1 技术素养层面描述分析 | 第55-57页 |
4.3.2 计划与准备层面描述分析 | 第57-58页 |
4.3.3 组织与管理层面描述分析 | 第58-59页 |
4.3.4 评估与诊断层面描述分析 | 第59-60页 |
4.3.5 学习与发展层面描述分析 | 第60-61页 |
4.3.6 中职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维度的表现差异 | 第61-62页 |
4.4 背景变量对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各个因素的影响 | 第62-72页 |
4.4.1 中职教师个人背景变量对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 第62-68页 |
4.4.2 中职学校背景变量对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 第68-72页 |
5 河南省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分析 | 第72-82页 |
5.1 政府层面 | 第73-76页 |
5.1.1 加大信息化政策的支持力度 | 第73页 |
5.1.2 做好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 第73-75页 |
5.1.3 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 | 第75-76页 |
5.2 中职学校层面 | 第76-78页 |
5.2.1 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 | 第77-78页 |
5.2.2 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与鼓励措施 | 第78页 |
5.2.3 重视校本培训 | 第78页 |
5.3 教师个人层面 | 第78-82页 |
5.3.1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第79页 |
5.3.2 重视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作用 | 第79页 |
5.3.3 践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 第79-82页 |
6 结束语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