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莱州人文地理概况 | 第8页 |
第二节 莱州方言语音系统概况 | 第8-12页 |
第三节 相关语法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第四节 研究对象、语料来源、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构词法 | 第17-40页 |
第一节 附加法 | 第17-29页 |
一、名词附加法 | 第17-23页 |
二、动词附加法 | 第23-27页 |
三、形容词附加法 | 第27-29页 |
第二节 重叠法 | 第29-40页 |
一、名词重叠 | 第30-31页 |
二、动词重叠 | 第31-36页 |
三、形容词重叠 | 第36-40页 |
第三章 代词 | 第40-71页 |
第一节 人称代词 | 第40-53页 |
一、人称代词系统 | 第40页 |
二、人称代词的用法详解及其历史探源 | 第40-53页 |
第二节 指示代词 | 第53-59页 |
一、莱州方言的指示代词系统 | 第53-54页 |
二、莱州方言指示代词的用法详解 | 第54-58页 |
三、莱州方言指示代词二分对立的语音关系 | 第58-59页 |
第三节 疑问代词 | 第59-71页 |
一、疑问代词系统 | 第59-60页 |
二、疑问代词的用法详解 | 第60-68页 |
三、部分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 第68-71页 |
第四章 比较句 | 第71-86页 |
第一节 平比句 | 第71-75页 |
一、平比句的基本形式 | 第71-74页 |
二、平比句的历史由来 | 第74-75页 |
第二节 差比句 | 第75-86页 |
一、有比较标志的差比句 | 第75-83页 |
二、“数量补语”差比句 | 第83-86页 |
结语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论著类(按姓氏排列) | 第87-88页 |
论文类 | 第88-95页 |
读硕其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5-96页 |
后记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