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零、引言 | 第9-15页 |
·选题原因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从研究现状看本文论题 | 第12-13页 |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13-14页 |
·语料来源 | 第14页 |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壹、格式的构成 | 第15-24页 |
·V_1和V_2在形式上的关系 | 第15-17页 |
·V_1=V_2 | 第15-16页 |
·V_1≠V_2 | 第16-17页 |
·V_1和V_2类型考察 | 第17-20页 |
·单音节动词 | 第18页 |
·及物动词 | 第18-19页 |
·离合词 | 第19页 |
·V1与V2的配价特点 | 第19-20页 |
·“多少” | 第20-21页 |
·作宾语的“多少” | 第21页 |
·作定语的“多少” | 第21页 |
·格式中的非必要成分 | 第21-22页 |
·总体描述 | 第22-24页 |
贰、格式的句法功能 | 第24-26页 |
·独立成句 | 第24页 |
·充当复句中的分句 | 第24页 |
·充当句法成分 | 第24-26页 |
·作主语 | 第24页 |
·作谓语 | 第24-25页 |
·作宾语 | 第25页 |
·作定语 | 第25页 |
·作状语 | 第25-26页 |
叁、格式的语义分析 | 第26-42页 |
·“多少”的意义分析 | 第26-30页 |
·“多少”表示“不确定的数量” | 第26-27页 |
·“多少”的意义侧重点 | 第27-29页 |
·“多少”的语义指向 | 第29-30页 |
·后项的条件关系分析 | 第30-32页 |
·假设条件 | 第30-31页 |
·特定条件 | 第31-32页 |
·周遍条件 | 第32页 |
·前后项的等值关系分析 | 第32-41页 |
·从“多少”的语义指向看前后项的等值关系 | 第32-34页 |
·从V_1(N)与V_2(N)的语义关系看前后项的等值关系 | 第34-41页 |
·格式意义 | 第41-42页 |
肆、格式的语用分析 | 第42-46页 |
·格式表示接受意义时的态度 | 第42-44页 |
·态度中立 | 第42页 |
·欣然接受 | 第42-43页 |
·勉强接受 | 第43页 |
·无奈接受 | 第43页 |
·无所谓 | 第43-44页 |
·尽力尽量 | 第44页 |
·夸张 | 第44-46页 |
伍、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发表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