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选题缘起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缘起 | 第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汉语趋向补语研究 | 第9页 |
1.2.2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趋向补语研究 | 第9-10页 |
1.3 研究范围及思路 | 第10-11页 |
第2章 汉语趋向补语在蒙古语中的对应表述 | 第11-21页 |
2.1 汉语中的趋向补语 | 第11-14页 |
2.1.1 汉语趋向补语的类型 | 第11页 |
2.1.2 汉语趋向补语的意义 | 第11-13页 |
2.1.3 汉语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 | 第13-14页 |
2.2 汉语趋向补语在蒙古语中的对应表述 | 第14-21页 |
2.2.1 汉语简单趋向补语在蒙古语中的对应表述 | 第14-17页 |
2.2.2 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在蒙古语中的对应表述 | 第17-20页 |
2.2.3 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蒙古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类型分析 | 第21-29页 |
3.1 蒙古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语料调查 | 第21-25页 |
3.1.1 问卷调查 | 第21-24页 |
3.1.2 语料库调查 | 第24-25页 |
3.2 蒙古国汉语趋向补语偏误类型分析 | 第25-28页 |
3.2.1 动词缺失 | 第25页 |
3.2.2 趋向补语错误 | 第25-26页 |
3.2.3 趋向补语与宾语错位 | 第26-28页 |
3.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蒙古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原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 第29-35页 |
4.1 蒙古国学生趋向补语偏误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4.1.1 语言迁移 | 第29-30页 |
4.1.2 汉语本体 | 第30页 |
4.1.3 教材、教学 | 第30-31页 |
4.1.4 学习者 | 第31-32页 |
4.2 蒙古国学生趋向补语的教学建议 | 第32-34页 |
4.2.1 重视教学顺序 | 第32页 |
4.2.2 教学、教材要有针对性、实用性 | 第32-33页 |
4.2.3 按水平等级进行分班 | 第33页 |
4.2.4 注重母语干扰,限制回避政策 | 第33页 |
4.2.5 加强语感教学 | 第33-34页 |
4.2.6 有效利用评价机制,增加学习趣味性 | 第34页 |
4.3 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附录一:问调查卷 | 第39-43页 |
附录二:偏误语料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