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公司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页 |
1.3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1.3.1 目标管理考核法 | 第13-14页 |
1.3.2 关键绩效指标 | 第14-15页 |
1.3.3 平衡计分卡 | 第15页 |
1.3.4 360°绩效反馈法 | 第15-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QY公司绩效考核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9-34页 |
2.1 公司基本情况 | 第19-23页 |
2.1.1 公司的组织架构 | 第19页 |
2.1.2 业务范围 | 第19-21页 |
2.1.3 人力资源状况 | 第21-23页 |
2.2 QY公司绩效考核的现状 | 第23-25页 |
2.2.1 绩效考核指标方面 | 第23页 |
2.2.2 绩效考核实施过程方面 | 第23-24页 |
2.2.3 绩效考核的反馈方面 | 第24-25页 |
2.2.4 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方面 | 第25页 |
2.3 QY公司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5-32页 |
2.3.1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25-26页 |
2.3.2 数据的收集 | 第26页 |
2.3.3 QY公司绩效考核指标方面的问题 | 第26-28页 |
2.3.4 QY公司绩效考核实施过程方面的问题 | 第28-30页 |
2.3.5 QY公司的绩效考核结果缺乏反馈 | 第30-31页 |
2.3.6 QY公司的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单一 | 第31-32页 |
2.4 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2.4.1 岗位职责分析薄弱 | 第32页 |
2.4.2 考评人员缺乏必需的专业知识 | 第32-33页 |
2.4.3 QY公司具有矛盾的双重身份 | 第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QY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改进方案 | 第34-49页 |
3.1 重新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第35-42页 |
3.1.1 将公司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 | 第35-37页 |
3.1.2 分解与界定岗位职责 | 第37页 |
3.1.3 考核指标的设计 | 第37-41页 |
3.1.4 考核指标的权重分配 | 第41-42页 |
3.2 规范考核实施过程 | 第42-44页 |
3.2.1 考评主体的选择 | 第43页 |
3.2.2 对考评者进行培训 | 第43-44页 |
3.2.3 考核周期的设定 | 第44页 |
3.3 完善反馈和沟通机制 | 第44-46页 |
3.3.1 完善沟通机制 | 第44-45页 |
3.3.2 建立完善的申诉管理制度 | 第45-46页 |
3.4 认真分析和正确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 第46-48页 |
3.4.1 分析绩效考核结果 | 第46-47页 |
3.4.2 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 第47-48页 |
3.5 绩效考核体系的动态管理 | 第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QY公司绩效考核改进方案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 第49-54页 |
4.1 组织保障 | 第49-50页 |
4.1.1 成立公司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 第49-50页 |
4.1.2 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 | 第50页 |
4.2 制度保障 | 第50-51页 |
4.2.1 修订和完善绩效分配体系 | 第50页 |
4.2.2 建立干部梯队建设制度 | 第50-51页 |
4.2.3 加强员工技能培训 | 第51页 |
4.2.4 加强管理者“职业化管理”培训 | 第51页 |
4.3 文化保障 | 第51-52页 |
4.3.1 营造绩效考核的良好氛围 | 第51-52页 |
4.3.2 创新型企业文化 | 第52页 |
4.4 QY公司绩效考核改进方案的实施流程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