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戏剧音乐理论论文--地方戏曲音乐论文

文化视域下的村落戏曲研究--以临淄民间戏曲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重点文献综述第11-14页
        (一) 戏曲音乐研究第11-13页
        (二) 文化研究第13-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16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4-15页
        (二) 田野调查法第15页
        (三) 对比研究法第15-16页
第1章 临淄文化背景概述第16-34页
    1.1 地理、历史概况第16-20页
        1.1.1 地理概况第16-17页
        1.1.2 历史概况第17-20页
    1.2 人文环境概况第20-32页
        1.2.1 村落布局第20-23页
        1.2.2 村落面貌第23-24页
        1.2.3 村落文化传统第24-32页
    小结第32-34页
第2章 齐文化与齐地音乐文化传统第34-46页
    2.1 齐文化概况第34-40页
        2.1.1 齐文化的核心观念第35-39页
        2.1.2 齐文化的特性第39-40页
    2.2 齐地音乐文化传统第40-43页
        2.2.1 尊重文化、热爱音乐的传统风气第40-42页
        2.2.2 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第42-43页
    2.3 齐文化对民间戏曲多样性的影响第43-45页
        2.3.1 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第44页
        2.3.2 多种剧种的共同传承第44-45页
        2.3.3 剧目剧情的现实、理想交织第45页
    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临淄民间戏曲概况第46-60页
    3.1 剧种类型第46-57页
        3.1.1 京剧、吕剧第46-48页
        3.1.2 特有剧种第48-57页
    3.2 各剧种生存现状调查第57-60页
        3.2.1 京剧、吕剧第57-58页
        3.2.2 特有剧种第58-60页
第4章 临淄特有剧种音乐分析第60-73页
    4.1 鹧鸪戏第60-64页
        4.1.1 旋律性曲牌第60-63页
        4.1.2 说唱性曲牌第63-64页
    4.2 八仙戏第64-70页
        4.2.1 旋律性曲牌第64-69页
        4.2.2 说唱性曲牌第69-70页
    4.3 四平腔第70-73页
        4.3.1 旋律性曲牌第70-72页
        4.3.2 说唱性曲牌第72-73页
第5章 村落文化与地方戏曲第73-88页
    5.1 村落及村落文化相关概念界定第73-79页
        5.1.1 村落的概念第73-75页
        5.1.2 村落文化的概念第75-78页
        5.1.3 乡土社会第78-79页
    5.2 剧种分布与村落类型第79-88页
        5.2.1 临淄民间村落戏曲文化生活图景第79-81页
        5.2.2 剧种分布第81-83页
        5.2.3 从剧种分布看村落类型第83-88页
第6章 临淄村落戏曲与文化第88-100页
    6.1 剧种多样性及其原因第88-94页
        6.1.1 开放性、包容性的整体文化心态第88-90页
        6.1.2 封闭性——局部的特殊性变异第90-94页
    6.2 当代村落戏曲的发展前景及原因第94-100页
        6.2.1 当代村落生活环境变迁第94-97页
        6.2.2 村落戏曲发展前景第97-100页
结语第100-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8页
附录第108-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舞蹈之比较
下一篇:德彪西钢琴作品中“东方元素”的探究--以《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