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0页 |
1 论文的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 | 第7-8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7-8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3 研究方法和创作路径 | 第8-9页 |
4 本题目的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第一章 德彪西和“印象主义”流派 | 第10-14页 |
1.1 德彪西的生平与创作 | 第10-12页 |
1.1.1 德彪西的生平 | 第10页 |
1.1.2 德彪西的创作 | 第10-12页 |
1.2 “印象派”的兴起与发展 | 第12-14页 |
1.2.1 绘画方面 | 第12-13页 |
1.2.2 文学方面 | 第13页 |
1.2.3 音乐方面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德彪西钢琴作品中“东方元素”的由来 | 第14-23页 |
2.1 “东方元素”的定义 | 第14-15页 |
2.2 德彪西钢琴作品中“东方元素”的定义 | 第15页 |
2.3 德彪西钢琴作品中“东方元素”的成因 | 第15-23页 |
2.3.1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 | 第15-17页 |
2.3.2 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影响 | 第17页 |
2.3.3 法国古钢琴乐派的影响 | 第17-18页 |
2.3.4 爪哇加美兰音乐的影响 | 第18-21页 |
2.3.5 德彪西本身的个性使然 | 第21-22页 |
2.3.6 对于文人气质的独特追求 | 第22页 |
2.3.7 东方文化氛围的影响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德彪西钢琴作品中“东方元素”的体现 | 第23-33页 |
3.1 “东方元素”在德彪西《塔》音乐形态中的体现 | 第23-29页 |
3.1.1 曲式结构分析 | 第23-25页 |
3.1.2 东方绘画塑造音乐形象——和声调式 | 第25-26页 |
3.1.3 东方音响表现异域风格——织体 | 第26-29页 |
3.2 “东方元素”在德彪西《塔》音乐内容中的体现 | 第29-30页 |
3.3 “东方元素”在德彪西《塔》音乐风格中的体现 | 第30页 |
3.3.1 中国“意”、“行”、“神”的体现与融合 | 第30页 |
3.4 与加美兰音乐的比较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德彪西《塔》的演奏把握 | 第33-38页 |
4.1 演奏风格的把握 | 第33-34页 |
4.2 踏板的把握 | 第34-38页 |
4.2.1 利用踏板来表现和声色彩 | 第34-36页 |
4.2.2 利用踏板展现作品的意境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