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绪论 | 第10-17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 (一) 历史情景剧的内涵 | 第12-14页 |
| (二) 历史情景剧与情景教学法之关系 | 第14页 |
| 四、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 五、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历史情景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 一、"从做中学"理论 | 第17-18页 |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第18-19页 |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页 |
| 四、合作学习理论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历史情景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 第21-25页 |
|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 第21-22页 |
|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第22-24页 |
| 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加其情感体验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历史情景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 第25-30页 |
| 一、实效性原则——选材基于重难点 | 第25-26页 |
| 二、真实性原则——编排符合历史史实 | 第26-27页 |
| 三、合作性原则——演出调动全体学生智慧 | 第27-30页 |
| 第四章 历史情景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步骤 | 第30-40页 |
| 一、历史情景剧的前期准备 | 第30-32页 |
| (一) 教师——了解学生,把握其兴趣点 | 第30-31页 |
| (二) 学生——搜集资料,研究学习资源 | 第31-32页 |
| 二、历史情景剧的编写创作 | 第32-35页 |
| (一) 确定结构 | 第32-33页 |
| (二) 构思情节 | 第33-35页 |
| 三、历史情景剧的角色分配与道具准备 | 第35-36页 |
| (一) 角色分配 | 第35-36页 |
| (二) 道具准备 | 第36页 |
| 四、历史情景剧的排练演出 | 第36-40页 |
| (一) 排练 | 第37-38页 |
| (二) 演出 | 第38-40页 |
| 第五章 历史情景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评价与反思 | 第40-44页 |
| 一、历史情景剧应用的评价 | 第40-41页 |
| (一) 评价的内容 | 第40页 |
| (二) 评价的方式 | 第40-41页 |
| 二、历史情景剧应用的反思 | 第41-44页 |
| (一) 情景剧要行之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不可流于形式 | 第41-42页 |
| (二) 摆正情景剧在历史教学中的位置,不可喧宾夺主 | 第42页 |
| (三) 摆正教师在情景剧活动中的位置,调动全员参与 | 第42-43页 |
| (四) 情景剧表演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多方式服务教学 | 第43-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 | 第47-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