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7页
第一章 引论第7-14页
   ·选题意义第7页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第7-12页
     ·语气副词的研究第7-9页
     ·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研究第9-12页
       ·定义第9页
       ·分类与地域分布第9-10页
       ·形成与功能第10-11页
       ·微观研究第11-12页
   ·研究方法及研究目标第12-14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研究目标第13-14页
第二章 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形成机制第14-20页
   ·心理认知机制第14-15页
   ·语法化机制第15-20页
     ·语法化的过程第15-16页
     ·语法化的原因第16-19页
       ·诱使性推理机制第16页
       ·使用频率第16-17页
       ·语义及其抽象程度第17-19页
     ·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共时分析第20-44页
   ·语义分析第20-29页
     ·构式语法与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语义的形成第20-22页
       ·构式语法的研究现状第20页
       ·构式对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语义功能的影响第20-22页
     ·与零形式的对比第22-24页
       ·句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与零形式的对比第22页
       ·句首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与零形式的对比第22-23页
       ·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独用与零形式的对比第23页
       ·小结第23-24页
     ·深层语义分析第24-27页
     ·信息结构第27-29页
       ·引起预设第27页
       ·突出语义重点第27-28页
       ·小结第28-29页
   ·句法分析第29-33页
     ·句式结构特点第29-30页
     ·句法分布特点第30-33页
       ·常见关联结构第30页
       ·位于句首,修饰命题第30-31页
       ·位于句中,修饰述题第31-33页
       ·多个共现第33页
     ·小结第33页
   ·语境影响第33-44页
     ·影响句法位置的因素第33-38页
       ·语义指向第33-34页
       ·话题的制约第34-35页
       ·焦点标记第35-37页
       ·上下文的影响第37-38页
     ·与语篇的关系第38-42页
     ·与语体的关系第42-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二语习得情况及教学建议第44-55页
   ·习得情况概说第44-46页
   ·偏误情况分析第46-51页
     ·误用第46-48页
       ·用“反正”代替表总结的虚词第47页
       ·用“反正”代替表转折的虚词第47-48页
       ·用“反正”代替表因果的虚词第48页
       ·用“反正”代替“毕竟”第48页
     ·冗余第48-49页
     ·误代第49页
     ·错位第49-50页
     ·搭配不当第50页
     ·成分缺失第50-51页
   ·教材编排的问题及教学建议第51-55页
     ·目前教材编排存在的问题第51-53页
     ·教材编排及教学建议第53-55页
第五章 结语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隐现研究
下一篇:韩国学生语音学习策略对汉语声韵调准确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