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4页 |
·选题意义 | 第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0-14页 |
·视域 | 第10-11页 |
·中学历史教育 | 第11-12页 |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指导纲要 | 第12页 |
·对于清末蒙学、小学入学者年龄的说明 | 第12-14页 |
第2章 百年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概述 | 第14-26页 |
·清末时期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 第15-16页 |
·民国时期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 第16-21页 |
·南京临时政府与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 第16-19页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 第19-21页 |
·新中国时期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 第21-26页 |
·1949——1976年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 第21-22页 |
·1977——2000年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 第22-26页 |
第3章 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以新课改中的历史课程标准为案例 | 第26-32页 |
·新课改中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 第26-27页 |
·与美国、日本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对比 | 第27-29页 |
·对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评述 | 第27-28页 |
·对日本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评述 | 第28页 |
·中、美、日三国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对比 | 第28-29页 |
·新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进步 | 第29-30页 |
·新课程标下的中学历史教育的不足 | 第30-32页 |
第4章 百年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总结及对当下中学历史教育的启示 | 第32-40页 |
·百年中学历史课标的变化原因 | 第32-36页 |
·时局的变迁 | 第32-33页 |
·文化理念的变迁 | 第33-35页 |
·文化教育的变迁 | 第35页 |
·意识形态的变迁 | 第35-36页 |
·百年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规律 | 第36-37页 |
·对当今中国中学历史教育的启示 | 第37-40页 |
第5章 建立史学视域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构想 | 第40-46页 |
·理性中学历史教育的简述 | 第40-42页 |
·理性中学历史教育概念界定 | 第40-41页 |
·理性中学历史教育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理性中学历史教育与当下中学历史教育的冲突性 | 第42-44页 |
·冲突的根源 | 第42-43页 |
·对消除冲突的可能性探究 | 第43-44页 |
·理性中学历史教育的构建 | 第44-46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