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翻译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1章 委婉语概述 | 第12-28页 |
| ·概念 | 第12-13页 |
| ·汉英委婉语存在差异的原因 | 第13-19页 |
| ·历史原因 | 第13-16页 |
| ·哲学、宗教信仰差异 | 第16-17页 |
| ·语言各具特色 | 第17-18页 |
| ·语言表达各异 | 第18-19页 |
| ·社会人文差异 | 第19页 |
| ·构成方式 | 第19-25页 |
| ·功能 | 第25-28页 |
| ·避讳功能 | 第26页 |
| ·礼貌功能 | 第26页 |
| ·娱乐功能 | 第26页 |
| ·美化功能 | 第26-28页 |
| 第2章 委婉语翻译的意义 | 第28-31页 |
| ·有助于读者了解原语文化 | 第28页 |
| ·有助于丰富目的语文化 | 第28-29页 |
| ·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 第29-31页 |
| 第3章 当前委婉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 ·误译 | 第31页 |
| ·原有韵味丢失 | 第31-32页 |
| ·对等词缺乏,表情达意难 | 第32页 |
| ·文化障碍导致死译 | 第32-34页 |
| 第4章 社会语言学原理在委婉语翻译中的体现和应用 | 第34-43页 |
| ·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脉络 | 第34-35页 |
| ·社会语言学理论概述 | 第35-39页 |
| ·语言与文化 | 第36-37页 |
| ·社会文化作用下的委婉语 | 第37-39页 |
| ·社会语言学与委婉语翻译 | 第39-43页 |
| 第5章 委婉语透解策略及翻译原则 | 第43-48页 |
| ·委婉语透解策略 | 第43-44页 |
| ·委婉语翻译原则 | 第44-48页 |
| ·区分委婉语使用者的不同 | 第44页 |
| ·注意委婉语的应用语境 | 第44-45页 |
| ·体会委婉语使用时的语体及感情色彩 | 第45页 |
| ·警惕汉英委婉语的貌合神离 | 第45页 |
| ·必要委婉时应尽量保持委婉色彩 | 第45-47页 |
| ·关注委婉语的更新发展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