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徐行效声乐心理学与声乐科学体系理论探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引言第6-8页
第一章 20 世纪中国音乐心理学的研究状况第8-14页
 第一节 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第8-14页
  一、历史发展——20 世纪初到音乐心理学会成立前的简要回顾第8-9页
  二、现状分析——学科的提出到音乐心理学会的成立再到三次研讨会的召开第9-14页
第二章 声乐心理学的发展第14-32页
 第一节 国外声乐心理学研究综述第14-17页
 第二节 20 世纪我国声乐心理学的发展状况第17-18页
 第三节 徐行效的教学、研究背景第18-20页
 第四节 中国声乐心理学思想的萌发第20-21页
  一、南北地域文化的滋养、教学实践萌发灵感第20页
  二、由教学灵感而来的断想引发的声乐心理学思想第20-21页
 第五节 声乐心理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第21-27页
  一、声乐心理学理论的首次提出第21-22页
  二、由声乐心理学理论引发的声乐心理研究第22页
  三、论文频发夯实思想第22-26页
  四、思路渐渐清晰、思想逐渐成熟第26-27页
 第六节 声乐心理学思想的成熟——专著的出版第27-29页
 第七节 声乐心理学理论的实践与应用第29-31页
  一、声乐教学中对于心理理论的运用第29页
  二、声乐心理学专业课的开设——走进课堂教学第29-30页
  三、声乐心理学的拓展——首次提出建立合唱指挥心理学第30-31页
 第八节 我国声乐心理学术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第31-32页
  一、《20 世纪中国声乐心理学学术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第31页
  二、声乐心理学科发展的一个时代性的标志第31-32页
第三章 声乐科学体系理论的构想与形成第32-40页
 第一节 反复转载中的热点——中国20 世纪最具创新价值的五篇论文之一第32-33页
 第二节 声乐科学体系理论初步构想的前提第33-34页
  一、多学科文化的积淀第33页
  二、来自声乐心理学学科创建的过程的启示第33-34页
 第三节 声乐科学体系理论的内涵第34-35页
  一、交叉学科思想渗透到声乐科学体系理论的基本内涵第34-35页
  二、声乐科学体系理论的理论基础第35页
 第四节 声乐科学体系理论构想的原则第35-37页
  一、目的性原则第35-36页
  二、系统化、渐近化原则第36页
  三、启发性、可借鉴性原则第36-37页
  四、时代性、发展性原则第37页
 第五节 声乐科学体系理论的形成与拓展第37-40页
  一、以交叉学科思想为创新点,并以此作为声乐学科发展的新生动力第37-38页
  二、以促进声乐学科发展为根本立足点,搭建声乐科学体系理论的框架第38-40页
第四章 声乐心理学与声乐科学体系理论的创新点第40-45页
 第一节 学科交融性第40-41页
 第二节 理论的独创性第41-42页
 第三节 创新性科学思维第42-43页
 第四节 独特的声乐思维第43-45页
第五章 声乐心理学与声乐科学体系理论的补充及其推广亟待解决的问题第45-48页
 第一节 对于声乐心理学与声乐科学体系理论的必要补充第45-47页
  一、声乐心理学交叉学科教学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5页
  二、找到一种适合声乐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第45-47页
 第二节 将声乐心理学和声乐科学体系理论逐步向教学、科研、表演、工作中深入第47-48页
  一、理论的普及与教学界的重视第47页
  二、加紧培养声乐心理学方面的人才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筝曲创作技法研究
下一篇:《伤逝》中子君主要唱段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