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一、研究的缘起和价值 | 第9-11页 |
二、汉、泰语量词的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一) 汉语量词的界定及归类研究 | 第11-16页 |
1. 汉语量词的界定及类别 | 第11-13页 |
2. 汉语量词的相关问题研究 | 第13-16页 |
(二) 泰语量词的界定及归类研究 | 第16-18页 |
1. 泰语量词的界定及类别 | 第16-17页 |
2. 泰语量词的相关问题研究 | 第17-18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二) 研究范围 | 第18-19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汉语、泰语形状量词语义分析及对比 | 第20-48页 |
一、汉语、泰语形状量词的语义分析 | 第20-27页 |
(一) 汉语形状量词的界定与语义分析 | 第20-22页 |
(二) 泰语形状量词的界定与语义分析 | 第22-27页 |
二、汉语、泰语形状量词的语义分析对比 | 第27-48页 |
(一) 汉语、泰语点状形状量词的语义分析对比 | 第27-31页 |
(二) 汉语、泰语条状形状量词的语义分析对比 | 第31-40页 |
(三) 汉语、泰语面状形状量词的语义分析对比 | 第40-43页 |
(四) 汉语、泰语体状形状量词的语义分析对比 | 第43-46页 |
(五) 结论 | 第46-48页 |
第三章 泰国学生形状量词的学习情况考察 | 第48-78页 |
一、自然语料分析 | 第48-53页 |
(一) 正确使用汉语形状量词的情况 | 第49页 |
(二) 形状量词搭配不当所产生的偏误 | 第49-53页 |
二、问卷调查分析 | 第53-75页 |
(一) 问卷调查设计及相关情况 | 第53-54页 |
1. 调查的目的 | 第53页 |
2. 问卷调查的内容和题型 | 第53-54页 |
3. 问卷调查的被试 | 第54页 |
(二) 问卷调查分析 | 第54-75页 |
1. 学习者对泰语形状量词影响汉语形状量词学习程度的主观认识 | 第54-57页 |
2. 学习者对汉语形状量词的难易程度的主观认识 | 第57-60页 |
3. 学习者对汉语形状量词与名词搭配规律的掌握分析 | 第60-64页 |
4. 学习者对汉语形状量词与名词搭配不当所产生的偏误的自我改正能力调查 | 第64-75页 |
三、泰国学生形状量词偏误产生原因分析及教学对策设想 | 第75-78页 |
(一)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第76页 |
(二) 目的语知识的干扰 | 第76-77页 |
(三) 部分形状量词在汉语泰语中语义或功能相近的影响 | 第77-7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教学建议 | 第78-82页 |
一、结论 | 第78-79页 |
二、教学建议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附录1 | 第88-93页 |
附录2 | 第93-95页 |
附录3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