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LNG 船的发展现状介绍 | 第12-13页 |
·船体结构疲劳分析现状 | 第13-15页 |
·LNG 船结构特点以及疲劳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疲劳原理及方法简述 | 第18-27页 |
·疲劳积累损伤及S-N 曲线 | 第18-23页 |
·疲劳积累损伤 | 第18-19页 |
·S-N 曲线的原理及其应用 | 第19-23页 |
·船体结构的疲劳评估方法 | 第23-26页 |
·weibull 分布概述 | 第23-24页 |
·应力范围长期分布为weibull 分布的疲劳积累损伤计算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ABS 规范的薄膜型LNG 船分析 | 第27-55页 |
·ABS 薄膜型LNG 船规范 | 第27-28页 |
·LNG 船的疲劳载荷特点 | 第27页 |
·LNG 船的疲劳分析流程 | 第27-28页 |
·ABS 规范校核的载荷工况 | 第28-29页 |
·ABS 规范规定的薄膜型LNG 船疲劳载荷 | 第29-33页 |
·波浪引起的船体梁载荷 | 第29-30页 |
·舷外海水对舷侧和船底结构的动压力 | 第30-32页 |
·舱室内部动载荷 | 第32-33页 |
·ABS 规范规定的疲劳评估节点和区域 | 第33-35页 |
·实船典型节点名义应力法疲劳强度校核 | 第35-44页 |
·综合应力范围的确定 | 第35-38页 |
·名义应力法的假设 | 第38-39页 |
·Weibull 分布系数 | 第39页 |
·名义应力法的计算步骤和流程 | 第39页 |
·实船计算数据 | 第39-40页 |
·典型计算节点的选取与疲劳评估 | 第40-44页 |
·复杂节点热点应力法疲劳评估 | 第44-54页 |
·热点应力法的概述 | 第44-46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46-50页 |
·加载计算 | 第50-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基于油船CSR 的薄膜型LNG 船分析 | 第55-87页 |
·油船CSR 疲劳分析的热点应力评估 | 第55-66页 |
·结构建模要求 | 第55-57页 |
·疲劳载荷 | 第57-60页 |
·底边舱折角热点应力法疲劳评估计算载荷工况 | 第60-61页 |
·舱段模型的边界条件 | 第61-63页 |
·应力分量的计算与合成 | 第63-64页 |
·S-N 曲线选择与疲劳寿命计算 | 第64-66页 |
·底边舱折角热点应力法疲劳寿命实船分析 | 第66-83页 |
·船体结构说明 | 第66-67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67-71页 |
·疲劳载荷计算 | 第71-77页 |
·应力范围及疲劳寿命计算 | 第77-83页 |
·ABS 薄膜型LNG 船规范与油船CSR 比较 | 第83-86页 |
·载荷工况 | 第83页 |
·载荷计算 | 第83-84页 |
·S-N 曲线及主要参数 | 第84-85页 |
·疲劳损伤度的计算与热点寿命估算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低温对结构疲劳特性的影响 | 第87-96页 |
·低温对材料疲劳特性的影响 | 第87-89页 |
·研究思路及LNG 船温度场问题描述 | 第89-90页 |
·温度场计算分析及结果 | 第90-94页 |
·考虑低温影响的评估结果及讨论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交变温度应力的疲劳损伤 | 第96-101页 |
·温度交变应力疲劳校核方法 | 第96-97页 |
·简化处理方法 | 第97-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2页 |
·全文总结 | 第101页 |
·研究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附录一 舱室内部动压力PCL 函数 | 第104-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