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预设与生成的概念阐述及关系界定 | 第9-20页 |
第一节 预设与生成的概念阐述 | 第9-10页 |
第二节 精彩预设与有效生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 第10-12页 |
一、为生成去寻求灵活的预设 | 第11页 |
二、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关于预设与生成关系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2-15页 |
一、儒家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 | 第12页 |
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 第12-15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第二章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预设与生成存在的问题 | 第20-30页 |
第一节 无法有效生成的预设 | 第20-25页 |
一、预设教学目标不符合学情无法生成 | 第20-23页 |
二、预设教学目标没有弹性无法生成 | 第23-24页 |
三、预设教学手段不够灵活无法生成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无法生成或生成失败的问题 | 第25-30页 |
一、教学设计太保守无法生成 | 第26页 |
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难以生成 | 第26-30页 |
第三章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预设与生成的策略 | 第30-66页 |
第一节 预设是生成的起点——精彩预设 | 第30-44页 |
一、预设学生的学情 | 第30-35页 |
二、预设弹性的教学目标 | 第35-42页 |
三、预设文本的多元解读 | 第42-44页 |
第二节 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动态生成 | 第44-66页 |
一、提升教师素质有效引导生成 | 第45-49页 |
二、形成师生互动课堂促进生成 | 第49-52页 |
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生成 | 第52-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