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依据 | 第12-13页 |
1.1.1 时代发展与国际形势的驱动 | 第12页 |
1.1.2 顺应新课改理念的发展 | 第12页 |
1.1.3 地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3 小结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目的及思路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第2章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况 | 第20-26页 |
2.1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2.1.1 问题 | 第20页 |
2.1.2 问题解决 | 第20-21页 |
2.1.3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 第21-22页 |
2.2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 第22-23页 |
2.2.1 问题的中心性 | 第22页 |
2.2.2 学生的主体性 | 第22页 |
2.2.3 思维的多向性 | 第22-23页 |
2.3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3.1 多元智能理论 | 第23页 |
2.3.2 教育心理学 | 第23-24页 |
2.3.3 地理教学论 | 第24页 |
2.3.4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应用 | 第26-42页 |
3.1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的基本形式 | 第26-27页 |
3.1.1 教学对话式 | 第26页 |
3.1.2 提问—讨论式 | 第26页 |
3.1.3 引导—探究式 | 第26-27页 |
3.2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 第27-30页 |
3.2.1 问题的提出 | 第27-28页 |
3.2.2 问题的解决 | 第28-30页 |
3.3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 第30-31页 |
3.3.1 主体性原则 | 第30页 |
3.3.2 创新性原则 | 第30页 |
3.3.3 实践性原则 | 第30-31页 |
3.4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 第31-38页 |
3.4.1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主题 | 第31-34页 |
3.4.2 学生融入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 | 第34-35页 |
3.4.3 师生合作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 | 第35-38页 |
3.4.4 总结和反思 | 第38页 |
3.5 高中地理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 | 第38-40页 |
3.5.1 在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内容中的适用主题 | 第38-39页 |
3.5.2 在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内容中的适用主题 | 第39-40页 |
3.6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 第40-42页 |
3.6.1 不能将“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混为一谈 | 第40页 |
3.6.2 恰当处理师生角色定位问题 | 第40-41页 |
3.6.3 教学中的时间分配问题 | 第41页 |
3.6.4 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内容选择问题 | 第41-42页 |
第4章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案例探究 | 第42-52页 |
4.1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秸秆焚烧问题的解决》中的操作流程 | 第42-45页 |
4.1.1 教师课前准备工作 | 第42页 |
4.1.2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程 | 第42-43页 |
4.1.3 学生融入情境,提出问题 | 第43-44页 |
4.1.4 师生合作探究,提出解决方案 | 第44-45页 |
4.1.5 总结和反思 | 第45页 |
4.2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秸秆焚烧问题的解决》中的教学过程设计 | 第45-5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一) 基本结论 | 第52-53页 |
(二) 问题与讨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