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兴起 | 第10页 |
1.1.2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困境 | 第10-11页 |
1.1.3 学习理论的发展将知识建构推到了显著的地位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1.4.1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1.4.1.1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研究 | 第15-17页 |
1.4.1.2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研究 | 第17-18页 |
1.4.2 知识建构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1.5.1 知识建构 | 第20-21页 |
1.5.2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 | 第21-23页 |
2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中知识建构的过程 | 第23-34页 |
2.1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个体知识建构 | 第24-27页 |
2.1.1 第一轮循环:个体知识建构 | 第24-25页 |
2.1.2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对个体知识建构的支持 | 第25-27页 |
2.1.2.1 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个体认知信息的获取 | 第25-26页 |
2.1.2.2 多样的认知工具促进个体认知结构调整 | 第26-27页 |
2.2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支持小组知识建构 | 第27-30页 |
2.2.1 第二轮循环:小组知识建构 | 第27-29页 |
2.2.2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对小组知识建构的支持 | 第29-30页 |
2.2.2.1 空间交互工具多元,支持讨论协商 | 第29-30页 |
2.2.2.2 空间电子学档记录,支持知识生成 | 第30页 |
2.3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群体知识建构 | 第30-34页 |
2.3.1 第三轮循环:群体知识建构 | 第30-32页 |
2.3.2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对群体知识建构的支持 | 第32-34页 |
3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中的知识建构学习活动设计 | 第34-40页 |
3.1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中的个体知识建构活动设计 | 第34-36页 |
3.2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小组知识建构活动设计 | 第36-37页 |
3.3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中的群体知识建构活动设计 | 第37-40页 |
4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中知识建构活动实施与效果分析 | 第40-53页 |
4.1 活动环境与对象 | 第40-44页 |
4.1.1 活动环境 | 第40-44页 |
4.1.2 活动对象 | 第44页 |
4.2 知识建构活动实施 | 第44-49页 |
4.2.1 个体知识建构活动实施 | 第44-46页 |
4.2.2 小组知识建构活动实施 | 第46-47页 |
4.2.3 群体知识建构活动实施 | 第47-49页 |
4.3 活动效果检验 | 第49-53页 |
4.3.1 问卷调查分析 | 第49-51页 |
4.3.2 访谈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53-56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53-54页 |
5.2 研究不足 | 第54-55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1 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 第60-61页 |
附录2 知识建构访谈提纲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