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英语职业能力体系构成与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2.1.1 高职院校的内涵 | 第14页 |
2.1.2 “英语职业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 | 第14-15页 |
2.2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成 | 第15-16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3.1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6-17页 |
2.3.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页 |
2.3.3 语言习得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高职英语课程中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 第18-30页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8-19页 |
3.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19页 |
3.3 调查研究结果和分析 | 第19-29页 |
3.3.1 针对高职英语教师以及管理部门的调查研究结果 | 第19-22页 |
3.3.2 针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结果 | 第22-29页 |
3.4 高职英语课程中职业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结论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高职英语课程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 第30-36页 |
4.1 主要问题 | 第30-33页 |
4.1.1 学生的问题 | 第30-31页 |
4.1.2 学校的问题 | 第31-32页 |
4.1.3 教师的问题 | 第32-33页 |
4.2 主要原因 | 第33-36页 |
4.2.1 学生主观能动性差 | 第33-34页 |
4.2.2 学校对于“职业教育”内涵理解不透彻 | 第34页 |
4.2.3 “双师型”教师缺乏 | 第34页 |
4.2.4 用人单位不能及时反馈需求 | 第34-36页 |
第五章 职业能力视域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对策 | 第36-41页 |
5.1 学校层面 | 第36-38页 |
5.1.1 英语课程设计 | 第36-37页 |
5.1.2 英语课程目标设置 | 第37-38页 |
5.1.3 英语课程评价 | 第38页 |
5.2 教师层面 | 第38-40页 |
5.2.1 增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动性 | 第38-39页 |
5.2.2 加强英语课程的应用性 | 第39-40页 |
5.2.3 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 | 第40页 |
5.3 用人单位层面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