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案例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概念定义 | 第13-15页 |
一、认知负荷模型 | 第13页 |
二、误译与漏译的定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以“彼得·蒂尔座谈会”模拟会议为例分析误译、漏译现象 | 第15-27页 |
一、案例描述 | 第15页 |
二、错误分析 | 第15-27页 |
(一)、信息完全缺失 | 第15-17页 |
(二)、信息细节漏译或错译 | 第17-18页 |
(三)、语义表达不够精确 | 第18-22页 |
(四)、语义完全颠倒 | 第22-27页 |
第三章 、误译漏译的成因与解决方法 | 第27-34页 |
一、错误成因分析 | 第27-30页 |
(一)、线下原因 | 第27-29页 |
1.知识储备不足 | 第27-28页 |
2.预期形成干扰 | 第28-29页 |
(二)、线上原因 | 第29-30页 |
1.听辨问题 | 第29页 |
2.听辨与笔记的平衡 | 第29-30页 |
3.笔记与短时记忆的平衡 | 第30页 |
二、解决方法 | 第30-34页 |
(一)、做好预期管理 | 第32页 |
(二)、做好自我监控 | 第32页 |
(三)、强化自动化训练 | 第32-33页 |
(四)、提高训练材料多样性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附录一:源语转写 | 第36-45页 |
附录二、译语转写 | 第45-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