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越音益于区分汉语一声和四声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摘要 | 第8-13页 |
绪论 | 第13-17页 |
一、选题原因 | 第13-14页 |
二、研究现状及动态 | 第14-15页 |
三、选题意义及价值 | 第15页 |
四、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5-16页 |
五、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6页 |
六、语料来源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汉越音 | 第17-26页 |
第一节 越南语中的汉越音 | 第17-22页 |
一、汉越音概况 | 第17-18页 |
二、汉越音系统 | 第18页 |
三、汉越音实践价值 | 第18-22页 |
(一)汉越音对学习汉语的作用 | 第19-20页 |
(二)汉越音对越南文学学习的作用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汉越音与汉语相同之处 | 第22-26页 |
一、音节清晰 | 第22-23页 |
二、音乐性丰富 | 第23页 |
三、元音占优 | 第23页 |
四、音节和音位相同 | 第23-24页 |
五、音节之间配合性高 | 第24页 |
六、声母、韵母、声调 | 第24-26页 |
(一)声母、韵母 | 第24页 |
(二)声调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汉越音的声调特点 | 第26-29页 |
第一节 越南语声调特点 | 第26页 |
第二节 汉越音的声调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汉越音各个声调特征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汉越音与汉语声调对比 | 第29-34页 |
第一节 汉越音和汉语的声调对比 | 第29-33页 |
一、汉语的声调情况 | 第29-31页 |
二、汉语和汉越音声调对比 | 第31-33页 |
第二节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第一、第四调字的语音偏误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汉越音益于区分普通话一声及四声 | 第34-43页 |
第一节 对越南《翘传》作品的汉越音进行统计分析 | 第35页 |
第二节 有规律的汉越音与汉语第一和第四调对应 | 第35-40页 |
一、第一声的对应 | 第36-37页 |
二、第四声的对应 | 第37-40页 |
(一)第四声与越南语重调的对应 | 第38-39页 |
(二)第四声与越南语锐调的对应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40-43页 |
第五章 汉越音区分汉语一声和四声调不规律之处 | 第43-52页 |
第一节 不规律的汉越音与汉语第一和第四调对应 | 第43-45页 |
一、第一声不规律的对应 | 第43-44页 |
二、第四声不规律的对应 | 第44-45页 |
第二节 越南学生一声及四声学习探究 | 第45-49页 |
一、预测困难 | 第45页 |
二、实际困难 | 第45-49页 |
(一)主观原因 | 第45-47页 |
(二)客观原因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49-52页 |
第六章 针对越南学生汉越音与声调教学的建议 | 第52-55页 |
第一节 对学生方面的建议 | 第52-53页 |
一、学生的主动性 | 第52页 |
二、克服越南母语负迁移 | 第52页 |
三、用汉越音判断第一声和第四声的方法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对教师方面的建议 | 第53页 |
一、特别注意越南学生明显错误 | 第53页 |
二、对比母语和目的语声调差异 | 第53页 |
三、强调汉越音的作用 | 第53页 |
第三节 对教材涉及内容方面的建议 | 第53-54页 |
一、延长声调教学时间 | 第53-54页 |
二、确认和了解教学对象 | 第54页 |
三、改进声调教学方法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附录1 | 第56-62页 |
附录2 | 第62-66页 |
附录3 | 第66-69页 |
附录4 | 第69-71页 |
附录5 | 第71-73页 |
附录6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后记 | 第77页 |